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本质区别

一、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本质区别

在每次图书馆组织的新生入学教育时,笔者都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学与中小学教育本质的区别是什么?经过短暂议论,我给出的答案是:师生关系变了。中小学师生关系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是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关系;而大学的师生关系则是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大学生要自我监护,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由此还可以引申出至少如下三点新的定位。

首先,如果说中小学主要是为上一级教育输送合格生源的话,那么,大学教育则主要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因此,中小学教育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教材所规定的知识,而大学除了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外,还要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出并解决问题。爱因斯坦与英菲尔德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有一段至理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1]那么,对于普通本科生而言,如何才能激发其创造性的想象力呢?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要让他们具备收集和鉴别所研究领域信息的能力,实际上,这也就是发现“好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对于专业人员是至关重要的,对该项能力的培养无疑为其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中小学生主要是靠老师“管着”学习的,而大学生则要学会自主学习。信息素质教育可以让他们拥有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在这里,他们可以超越时空领略古今中外大师的教诲,可以坐拥世界上优质的信息资源。其实,国家每年花费巨资订购的中外数据库,就是为实现这一目的服务的,只可惜,许多同学由于没有选修文献检索课,而与如此丰富的优质资源擦肩而过,不仅造成巨大浪费,而且错失大学教育所特有的技能之一,不自觉地重复着中小学的学习方式。更糟糕的是,部分同学还延续着中小学的思维方式,缺乏职业生涯的思想准备,更有甚者存在就业恐惧症。

第三,社会上最欢迎什么样的专业人员呢?当然是具备创新能力的。而创新的前提是对已有信息的掌握。可以说,信息素质已经成为当代专业人员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高校教育,作为紧邻职业生涯的一种教育,责无旁贷的要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那么,大学如何才能开展好信息素质教育呢?这要从信息素质教育体系的结构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