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现状

二、《机电》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现状

针对传统的机电一体化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国内的教学工作者做了很多的探讨及尝试[1]。燕山大学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整合《单片机》《机器人技术》《机电》3门专业课程,提出了智能车等实践项目为载体的二级架构,形成了由教学、讨论、实验、研究、设计5个方面有机组合的实践教学体系[2,3,4]。东北石油大学利用单片机实验系统与自动控制雕刻机,有效提升了学生在单片机应用与CNC加工方面的能力,为机电创新设计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此外,在石油钻采机械等课程中,通过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采油机实验装置,促进了学生对主流采油设备原理与工作特点的理解,扩展了思维,开拓了创新意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基于科研项目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应用于机电控制等复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实践课程,建立了以实践带动教学的机电控制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成功地应用于机电控制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机电设计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5]。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以科研项目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方法,形成了以实践引导教学,以教学指导实践的交互式模式[6]。通过采用物料分拣实验装置,开展了如“智能立体仓库”“智能物料分拣”“桁架机器人”等项目,使学生全程参与和实践于PLC和单片机的安装、接线、编程、调试等环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实验在基本实验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灵活多样、贴近工程实际的开放性实验、选修实验,如:步进电机控制、数据采集、电机调速等,大大拓展了实践教学环节[7]。河南理工大学将科研项目引入机电一体化教学,以项目实践带动专业理论学习,改善了教学效果[8]。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将柔性制造系统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综合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