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课程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2025年09月10日
一、《机电》课程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下文简称《机电》)课程作为机械电子专业的核心课,是为了加强机械与电子有机结合而开设。该课程开设于大四上学期,此时学生对《机电》涉及的基础知识已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与掌握,如:传感器、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伺服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机电》的设置有助于专业课程与毕业设计之间的过渡,这就要求该课程兼具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机械部分的学习较容易和具体,而对传感器应用、信号采集与处理、单片机应用、控制系统的搭建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学习较吃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究其原因,除了与之相关的支撑课程实践环节不足外,《机电》的教学体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综合实验多为演示性、重复性实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2)缺乏供学生实践的创新实验硬件与软件,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3)实验实践评价机制不够健全,靠实验报告打分的评价机制造成抄袭应付现象严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机电》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现状进行了调研与总结,并结合本专业的轻工特色提出自己的教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