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一)精准定位轻工特色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轻工业是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包括食品、纺织、皮革、造纸、日用化工、文教艺术体育用品工业等19大类45个行业,是我国较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根据中国轻工业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15年中国轻工产品进出口总额为7704.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6318.5亿美元,占全国商品出口额的27.8%。天津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综合性高等院校,要在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突出这一特色,因为专业特色即专业优势,所以我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了工、文跨学科选修课程,如商品学、食品营销学、食品与文化、工程材料概论等,让学生了解轻工类产品的分类,熟悉轻工业品贸易政策;在实习阶段统一安排学生到轻工企业实习,加强感性认知;同时定期聘请轻工企业管理者到校开展专题讲座,介绍轻工业品市场及行业动态,形成由跨学科选修课、跨学科专业实践课、第二课堂等组成的具有“轻工”特色的课程群,从而利用工科院校的实务知识和实践条件,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知识获取度,增强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构建科学、合理、系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保障,并将其纳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保证实施的连续性。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一个理念、两个阶段、三项措施、四项技能”。
1.一个理念
在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树立理论知识够用前提下的实践能力培养教
学理念,把理论知识与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两个阶段
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在实践教学阶段,根据国际贸易企业用人需求和知识难易程度,分层次渐进式开设实践课程。
3.三项措施
(1)在课程设置上,确保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重视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
在重点培养学生岗位工作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厚基础、宽口径”,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方面,除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有的理论课程外,还开设了更多的操作性课程,如:《国际经贸前沿问题讲座》《经济学沙盘模拟》《国际贸易制单实践》《商务谈判模拟》《商检与报关实践》《外贸模拟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方法上,确保实践能力的培养。
除在课程设置上精心设计外,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对学生英语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例如,从2016级学生开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启全英文教学模式,要求授课教师全英文授课,学生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从课堂提问到作业完成都要使用英文,全方位锻炼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在考试内容与方式上,调整考核比例和形式。
为了让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部分专业课程加大平时考核所占的比重达到50%。在日常教学中,选择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性题目,鼓励学生开展研究,上交论文、报告等书面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同时变单一期末考试为多元化考核,避免用一次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实行期末闭卷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考试制度,防止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表现,平时作业,演讲报告,读书笔记等,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并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课外学术活动等,对利用所学知识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成绩奖励,力争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4.四项技能
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学生四项技能。(见表1)
表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四项技能表
(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团队
教师是课堂的灵魂,也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更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培养师资上,一方面我校尽可能多地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如学校通过与银行、商检部门、海关、货代公司、进出口贸易公司等企业合作,定期安排国贸专业教师下企业调研、实习,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从外贸企业聘请具有一线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指导教师,让其参与毕业实习基地建设、制订毕业实习计划和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四)“赛证融合”,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
“赛证融合”是指将参与全国技能大赛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融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日常教学和技能培养中。事实上,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大赛很多,包括国际商务师、外销员、外贸单证员、国际货运代理员、外贸业务员证书、全国外贸业务从业能力大赛和全国商科技能大赛等。在备战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是系统的操作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体。这种实战性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调动其学习实践课程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校知名度的提升。
(五)为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全面检验实践教学效果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终将应用于实践中,为了更全面的检验实践教学效果,除进行实践课程应有的考核外,天津科技大学拟成立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领导。要求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同时实行导师制,安排教师对有科研兴趣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提高学生的科研效率,培育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实践教学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必备环节,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既离不开学校体制和财力的支持,又需要师生之间的配合,真正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从而培养出市场需要、企业认可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06.
[2]肖勇.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塑造——以上海海洋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改革为例[J].科教导刊,2013(10):55-56.
[3]许海清.改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
[4]郭利平.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与研究[J].大学教育,2015(05):172-174.
[5]吕忠,袁静.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务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5(19):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