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慕课对计算机教学发展的积极影响

三、“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慕课对计算机教学发展的积极影响

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开放的网络在线课程,采用信息化的教学形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区别于互联网的视频公开课等。慕课真正打破了教育的界限,使大学实现了“去围墙化”,数以万计的慕课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完全开放的网络平台中,自由地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4]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与知识的主要载体已经由纸质课本逐渐向网络平台转移,以书本为主要载体的知识结构是线性的、静态的,而网络中的知识结构是动态和非层级的[5,6]。慕课的出现使这种以网络为媒介的知识载体发挥到最大优势。学习者可以借助电脑、手机等工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反复学习知识点,这使得慕课的学习方式更灵活多变,学习过程更轻松,学习效果更明显。

(一)利于扩展传统教学内容

与传统的视频公开课相比,慕课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规范的教育环境,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系统合理的安排。制作慕课需要根据课程的知识架构和课程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多个8~10分钟的视频课程,并且在视频结束后设置提问模块,回答正确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可以通过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模式自由支配学习时间和地点,使学习更加高效。

(二)利于优化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计算机慕课平台中的课程基本涵盖了专业学科的主干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c++程序设计和移动终端程序设计等。如何整合庞大的网络课程资源,将适合线上学习的内容筛选出来,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后练习,制作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视频成为教师创作慕课的主要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整体规划和把握课程的脉络体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合理安排线上和线下学习的时间比例。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将真正有用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在考核和评价方式上,可以结合慕课平台的考核分数和平时课堂学习表现等得出最终考试成绩。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的引领者,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由于讲解慕课的教师基本都精通教学规律,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还有一流院校先进的硬件水平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因此,慕课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作业布置、活动设置、配套视频录制和最终效果呈现等方面都具备传统视频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自行安排学习进度,8~10分钟的视频长度让学生接受起来也不会感到有压力。学生也可以多次重复播放视频,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形式

慕课的教学模式决定授课内容必须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授课方式要生动有趣,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整体掌控教学流程,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中,只能通过课上提问、课下答疑、作业批改和试卷分析等途径获得学生学习情况,其中从作业批改和试卷分析中获得的信息未必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因此对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非常有限。而在大数据背景下,使用机器学习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可以获知每个人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效果,为定制个性化学习提供依据。

(五)利于改进学生学习模式

慕课可以使学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在线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通过网上测试环节也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回放或快进,也可以根据学习进度和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听课内容,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六)利于各校资源交流

慕课的积极作用还体现在可以缩短各大院校之间教学资源的差异上,慕课平台对一些师资力量相对较弱的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作用尤其明显。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提供的网络教学视频从制作形式和效果呈现上都不太理想,许多优秀的在线开放课程都来源于世界一流大学。通过慕课平台,学生可以接受世界一流大学的优质教育,有机会聆听名师授课,与世界各地的学生切磋互动,及时掌握世界前沿的技术资讯,从而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这也体现了“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这一幕课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