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论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政府、企业、创新创业型大学三者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本文基于三螺旋理论,在关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培养过程的动态演化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多维高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在该体系中,以政府政策为导向,企业实践平台支持,高校创新教育教学为基础,在国家政策强有力的保障支持下,高校开放式创新模式教学下,与企业搭建广泛合作平台,三者相互作用与融合,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一条新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8:5-10.
[2]Solom on G.T.,Weaver K.M,Femald L.W.A historical Exam ination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Pedagogy[J].Simulation & Gaming,1994,25(3):338-352.
[3][美]杰弗里.蒂蒙斯著,周伟民译。创业学案例(第6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52.
[4]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9,02:36-50.
[5]张小刚.基于斯坦福大学创业生态系统分析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23-126.
[6]钟春玲.创业型大学视角下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01:56-60.
[7]万荣根,曲小远.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市场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5:79-83.
[8]吕莹莹.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
[9]Etzkoit H.Entrepreneurial scientists and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in American academic science.Minerva,1983,21(2):198-233.
[10]Etzkowitz,H.& Leydesdorff,L.The Triple Helix-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 A laboratory for knowledge b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Easst Review,1995,14(1),14-9.
[11]陈笃彬,邓雪.福建高校支撑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评价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50-56+93.
[12]黄利梅.高校创业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06:25-29.
[13]孙祥冬,姚纬明.双三螺旋模型理论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12,12:124-130.
[14]http://www.nsf.gov/statistics.
[15]张颖,胡树华,牟仁艳,陈波.基于三螺旋的高新区多主体合作演化博弈分析[J].软科学,2012,06:33-37.
[16]康健,胡祖光.基于区域产业互动的三螺旋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14,05:19-26.
【注释】
[1]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多维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演化体系研究”(HE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