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在“互联网+课堂”的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
总的来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运用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式,使人类逐渐步入智能化、便捷化、科技化的社会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运用,使得我国高校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关于高校教师在“互联网+课堂”的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笔者结合相关的教学经验以及研究著述进行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日常教学活动面临的挑战
事实上,“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运用使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都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是教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需要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脱离出来,而逐渐采用多媒体等新型的教学技术。一般而言,只有采取这样的措施,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之下对于课程教学的期望。另一方面,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需要逐渐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在“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在了解自身的课程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对计算机技术、多媒体设备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从而帮助其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
2.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挑战
目前,“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大数据信息中攫取到合适的教学资源,从而促进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基于此,高校教师在此背景之下还需要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
在发达国家,教育部门加强了对于高校教师大数据信息技术能力的考核,由此促进高校教师对于数据资料的搜集、分析以及运用,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我国高校教师在面对“互联网+课堂”的教学背景之下,需要逐步加强对于教师大数据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够以此为基础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而为了实现相关能力,我国高校教师需要加强对于大数据信息技术、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等方面知识的修养,这也是一大挑战。
3.教师自身技能的挑战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逐渐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改革,从而促使高校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含量大、种类多,价值程度不同的教学信息。为了更好的凸显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提升对于信息分类、选择以及运用的能力,而这也就对我国高校教师的自身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