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在任务型口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刘尚荣
摘要:基于Willis(1996)任务型教学模式框架,对图片在口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相关问题展开讨论,认为图片是组织实施任务型口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以任务为中心的各个教学环节都可依靠图片来达到各阶段的预定教学目的。另外,认为任务型口语课堂服务的图片选择受到任务类型、任务阶段、学习者水平和任务难度等因素制约。
关键词:图片;任务型口语教学;任务;选择
口语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但是口语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我们认为造成汉语口语教学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二:一是现有的教学理念落后;二是现有教学理念主导下的课堂教学及教材编写不能满足第二语学习者的需要。
培养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早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虽然在语言学习目标上有了共同认识,但是对如何提高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却各执一词。目前口语课堂教学常采用3P模式,即讲授(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和表达(Production)。这种教学模式认为分立的语言项目在教师的讲授和在教师控制下的操练之后可以自然而然的转化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也就能够恰当正确地运用这种语言。很多研究者指出3P模式表达什么,如何表达都是在教师严格控制之下进行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运用,第二语言学习者也就不可能习得真正的交际能力。
产生于交际法基础上的任务型教学理论,彻底贯彻了“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目标,该理论的核心是完成任务,即用语言做事。“任务”是整个教学的核心,语言的输入与输出都围绕“任务”进行,“任务”为二语学习者提供真实自然地语言输入和语言表达的环境,因此任务型教学理论对提高口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借鉴Willis(1996)[1]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框架展开讨论,该模式框架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任务环—语言焦点。与3P模式不同,该模式以任务来组织语言课堂教学,将语言形式的关注放在最后,为语言的运用和交际服务。
现有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的研究主要关注课文内容、词汇、语法、汉字、文化、练习题的设计等方面,对图片的重视程度不够。图片具有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黄立(1997)[2]认为“有了图片,既能更好地避免使用学生的母语,又能快捷有效地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教材中的语言结构”。有关图片的专门研究还不多,现有图片的专门研究成果主要有:(1)图片的“示意功能和示意方法”。郑艳群(2006)[3]指出图片在语音教学、汉字教学、生词教学、课文教学、语法注释以及练习中具有示意作用;郑艳群、陈文慧(2006)[4]讨论了HSK名词图片的表达方法。(2)图片作为课堂交际练习的有效性。卢百可、邓秀均(1999)[5]设计了六项以图片为基础的课堂交际练习,通过一年多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以图片为基础的课堂交际练习确实是很有效的课堂学习。本文拟在Willis(1996)[1]任务型教学模式框架下对图片在口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其讨论结果有助于深化对图片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学习中作用的认识,对其他语言的课堂教学和学习也有借鉴意义;对汉语教材的编写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