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几点体会
第一,必须适应学科发展,加强实验教材建设和内容创新。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原有教材体系和内容不能满足课程内容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一是需要对教材进行不断更新,适当增加前沿性内容,如使用精度更高的仪器或新的试剂盒进行教学;二是教师积极参与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每年都编写更新讲义,并定期进行再版更新。正是因为课程组对教材建设的重视,才能使教材保持新颖性,近年来我们的教材被多个院校选用,并收到他们提出的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师资队伍是实验课程建设的灵魂。生物技术专业成立较晚,青年教师较多。针对这一情况,课程组探索了一条“老中青、传帮带”的青年教师培养新模式,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课程组对有意愿参与实验课程授课的教师组织实验技能考察,并规定青年教师第一年上实验课必须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执行,保证了教学效果。课程组定期组织实验课教师赴企业进修实践,保证课程教师不脱离实践。课程组还多次组织教师参加实验类教学会议,学习国内同行的先进实验教学经验,并鼓励教师承担各级教学改革项目,目前团队承担天津市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
第三,教学与科研及实践创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一学院的标志性学科和“生物学”这一校重点支持建设学科,团队教师承担了大量科研项目。利用这些项目,全院教师设计了新的创新性实验提交课程组,课程组以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准则对新实验进行考察,通过的实验可立即编写操作规程并拍摄教学录像,近三年累计增加备选实验项目10余个。另外,课程组充分发挥企业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建立了天津春发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天津尖峰天然产物公司等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能力。此外,课程组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天津市大学生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竞赛等创新竞赛,并指导学生将作品与实验内容有机结合。通过以上措施,近年来本科生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创新竞赛获市级以上奖励15项以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艳萍,王志伟.食品生物技术实验指导[M]. 1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王岁楼,王艳萍,姜毓君.食品生物技术[M]. 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注释】
[1]基金项目:天津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基金(2014JXC13)、天津市“十二五”综投教学创新团队(20140008)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