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二、离散数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第一时间理解教学内容,可以和教师实时互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是其他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这种教学模式更像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自编、自导、自演。所有的知识都是由教师引导而出,少了学生的思考,缺乏学生的参与,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没有主动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自然缺乏成功破解难题的能力和信心了。虽然有些课程,教师也引入了多媒体手段,但教学设计的理念基本没有变化,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中界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离散数学为许多专业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尤其是大多数算法的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不仅要学会一些特定的数学知识并知道怎样应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教会学生怎样进行数学逻辑思维。正如课程名称所述,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离散的,涉及多个领域,如数理逻辑、集合论、关系、代数结构和图论等。对于普通数学基础的同学而言,这些知识各自为政,毫无关联,到处充满了逻辑证明和推理,知识点抽象、定理晦涩难懂,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述、课上练习和课后作业为基础,以理论知识为主体,重视概念和定理的讲解,强调证明步骤的推进。通过相关知识点的习题和课后作业强化逻辑思维的训练,虽然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学生普遍兴趣不高,课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对教学重、难点理解困难,只是照猫画虎地理解。对关键难点的掌握,很多同学需要反复学习,大多数同学结束本课程学习后,基本很难再将其应用在其他学科学习中,实则没有掌握到数学的逻辑思维。而且由于课时有限,教师没有时间讲解离散数学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知识应用,无法为学生展现这个专业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这也是众多基础课程缺乏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