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三螺旋理论下创新创业研究动态

二、国内外三螺旋理论下创新创业研究动态

三螺旋理论是指高校、企业、政府三主体在创新过程中保持自身独立职能的基础上相互紧密合作,其宗旨为:构建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社会组织系统的基础结构和基础机制,推动优质创新资源的聚集与共享,迈向协同化的螺旋式发展道路。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Henry Etzkowitz(1983)首次展开了三螺旋模式下创新创业大学的研究[9]。亨利.埃茨科威兹(Henry Etzkowitz)和罗伊特.雷德斯多夫(Loet Leydesdorff)(1995)两位教授明确提出了大学—产业—政府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三螺旋”组织结构模型[10]。陈笃彬和邓雪(2014)指出“三螺旋”视角下高校在科技财力、科技人力、科技成果等方面对区域创新体系的支撑作用[11]。黄利梅(2016)基于三螺旋视角下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高校、产业和政府三螺旋创新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12]。孙祥冬和姚维明(2010)指出三螺旋创新理论模型中,政府—产业—大学三主体间如同螺旋上升的螺旋线一样交叉、互动、重叠和融合演变以此推动整个创新活动螺旋式上升[13]

当前国内关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主要针对各国创业教育体制的比较、影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因素、国外创业型大学体系模式等单个独立方面,总体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本文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全面考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培养过程的动态演化特点,通过分析政府、高校和企业等主体之间的融合,试图构建一个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动态的多维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演化体系,以期为我国人才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