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学院学业预警在学生自我管理中的价值得以强化

二、二级学院学业预警在学生自我管理中的价值得以强化

高校目前教学管理采用的学分制相对比较灵活,可以实现学生根据需求选课,有助于个性化发展。但是学分制会使班级概念弱化,如果没有较为系统的竞争和督促手段,学习氛围受到一定影响。对二级学院来说,目前管理的生师比非常大,人员不足的前提下,要想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先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这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大数据背景下,配合网络门户可以实现基于过程的动态预警

受到数据统计和使用的限制,现存的学业预警局限性很大,但是在大数据环境下,通过软件可以实现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借助网络手段能够适时地推送学业状态,那么基于过程的动态预警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有大数据作支撑,预警可以实现得更加多样化,也可以随着成绩动态库的变化随时启动,可以按照学年学期预警,也可以不受学期限制按照课程不及格数量预警,抑或将必修课和选修课模块分类预警。基于过程的动态预警,将比传统的预警更加及时,也必然更加准确,对二级学院来说,这样的改革有必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践。

(二)“互联网+”环境下,课程学习预警能够轻松实现

学分制的实行使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课程,可以想象,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可能同一时间在不同的教室进行不同课业的学习。同样,前期的预习和后期的复习,学生也没有固定的同伴,很多时候日常表现是不容易监控的。但是从教学管理角度来说,如果不对学生日常进行预警,很多学生会因疏忽出现学业危机,最终管理的重担仍然落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者身上。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学生的签到和作业完全能够实现手机端进行,即便仍采用纸质媒介,数据的回收也可以做到电子化,配合大数据的使用,分析便有了更多的意义。二级学院不仅承担着学生的教学,还承担着学生的实际管理,课程学习的过程监控,可以预警学生,也可以为教师教育监督提供依据。当多门课程学习出现预警时,数据分析的意义就会更加凸显,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作出调整,教师也可以策略性地改变教学进程,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三)成绩预警和学分预警将二级学院管理压力部分转移给学生本人

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预警的内容和方式可以实现多样化。可以确定的是,适当的预警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更加准确的认识,而主动管理自己的学业。成绩预警和学分预警是对学习困难生进行积极制约的方法,也是帮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修正,以毕业为宏观目标来调节选课的有效手段。学生入校后整个学业管理是以培养方案为依据的,当大数据分析使得核算学分变得简单易操作时,学生自我管理的需求增加,二级学院的主动性可以随之增强。理想的状态是二级学院可以利用教务部门的成绩库,建立动态的培养方案学分查询系统,与学生的网络门户相连接,学生和学院都可以时时查询必修课的不及格情况和选修课的模块学分修读情况,系统实现分级预警,学生有多次机会进行自我调整和修正。可以想象,不仅学习困难生在预警督促下可以积极主动做出改善,二级学院对学生的管理也可以从亲力亲为转变成过程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