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进的措施

三、改进的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作出改进。

(一)注重教学方法选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知识建构式教学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要采取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2]

求知范式教学也认为,教学不应该满足于传递知识(教授),而应该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和构建知识的环境,让学生学会学习与研究(求知),据此教学要采取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2]

课堂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首要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方式单一,学生大多数时候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1)改进多媒体授课。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应该只是用文字简单地罗列知识点,最好能将课堂上所要讲授的知识制作成生动的幻灯片,考虑综合运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来展示知识。

(2)对于编程语言类的课程,我们要求学生应该学会如何编写代码,在这方面,老师也应该给他们具体的引导和示范,上课时,分析知识点后,通过现场编写(修改)代码,并运行和调试,能够让学生有更切身的体会,更迅速地掌握编写和调试代码的方法和技巧;编写或调试代码不能仅仅用于显示程序的运行结果,还要举一反三,启发学生去深入理解程序。

(3)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创造愉快、自由的学习氛围,不光要向学生讲授知识本身,还要讲知识产生的背景,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如何将之与实践联系到一起。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4)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使用多媒体授课,可以增加向学生传授的信息量,但是也容易让学生产生被信息淹没的感觉,没有时间去思考,并容易造成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还需要注意合理地安排讲课节奏,适时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问题,去探讨问题的不同解决思路,跟着教师的思路去进一步深入学习[3]。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比较不同的求解方法,在程序可读性、性能等诸方面进行比较,由此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注重学生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实验教学

编程语言类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很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编写代码来解决。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使用软件工程的思维,将对问题的求解转换成抽象的编码[4]。学生的软件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而成。

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考虑使用任务驱动或项目驱动法,引入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对一个现实问题中进行抽象,分析出领域对象,并抽象出类,确定类与类之间的关系,以及确定软件结构和每个模块的功能,再进一步进行编码和调试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任务驱动与项目驱动是不同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内容分解成了一个个任务,每个任务包含一些特定的知识点,通过讲解典型实例来学习课程中的知识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会很有成就感,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们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工作。在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往往通过自由选组,以项目组为单位,完成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和代码编写与测试。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会了解并熟悉整个软件开发流程,学会如何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并找到相应的编程解决方案。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合理地根据理论课的进度和学习深度来安排实验。实验课不能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去验证别人已经编写好的程序。在课程前期的实验课教学实践中,笔者会给学生先安排一部分验证性的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并加深对课上所学知识的理解,随后安排一些与本节教学目标相关的设计性任务,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开动脑筋,给出解决办法。最后的几次实验课,会安排学生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小项目,这也是项目教学法在实践中的运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指导学生上机实验时,注意引导他们观察程序运行或调试中的信息,让他们自己动手去修改程序,而不是直接给他们指出问题所在。经过自己的一番思索,他们会对知识的印象深刻地多。

(三)深化英文阅读能力培养

自从2001年教育部提出要求后,双语教学在各高校中普遍开展。但很多学校开设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多是科普性质的。对于帮助学生阅读英文文献的帮助有限。Java课程引入双语教学既可以是英文教材中文讲解或英文教材英文讲解,这对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会有一定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Java语言中相关的专有词汇,这将便于他们进一步阅读学习其他英文文献,英文将成为他们获取新知识的工具,而不是在求知路上的障碍。

笔者在教学中,会给学生提供英文的JDK帮助文档,鼓励引导学生去阅读学习。授课时讲到相关API时,会尽量地引用帮助文档中的相应内容。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中文版的帮助文档,让他们通过对照来学习。

(四)改进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学习评价

一锤定音式的考核方式的不足日益显现。在这种考核方式下,不少学生认为平时可以不学,待到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突击一下就可以了。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完全靠自律,没有外界的激励和刺激;也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入掌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将会改变这个局面。考核内容包括出勤,课堂回答问题情况,每次实验完成情况,每次作业完成情况,项目作业完成情况,笔试成绩等。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各类软件层出不穷。笔者在教学中通过使用辅助软件,大大提高了评价的效率。使用数字考勤方式,能够省去大量的签到时间,用于实际教学的时间就多了;通过使用软件中的作业功能,能够很方便地向学生布置作业,设置截止日期,还可以批改作业,并便于存档。辅助软件将教师从传统的手工考勤、批阅作业的众多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