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2015年新版的《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有七点要求,分别是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4]。通过对过去旧的评价标准与2015年新版的评价标准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2015年新版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添加了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持续改进四项指标。新标准中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正在逐步从传统的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逐步发展,提倡学生能力发展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复杂化。在培养目标上,以教学产出为导向,即强调以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这样就要求教育教学活动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让课程体系围绕着培养目标系统的实现改革和革新,让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与现实培养目标相结合、相统一。在考核和评价过程中,引入“毕业要求”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这是工程教育认证中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强调毕业要求就是强调教育过程的产出。我国虽然是教育大国,但是在人均教育资源上仍然资源不足,因此,在提到教育经费和资源的投入过程中,不单单要重视教育资源的投入,更要看中在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中的教育产出,提高教育效益,引导教育实践者注重其工作结果、追求实际。最后,新的工程教育认证过程,要求不仅仅关注专业的现状,同时要能够对专业具有持续改进机制,以此不断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过程包括识别、计划、实验、研究和行动五个连续的阶段组成。持续改进贵在持续,因此该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长度,这就要求教师要秉持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才能够不断提升教学指令[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