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学分互认存在的问题
2025年09月10日
四、慕课学分互认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宏观政策支持
虽然教育部鼓励各省市高校自行探索“慕课”学分互认工作,但缺乏宏观性的指导,由于国家层面政策的缺失,省级层面也同样无法拿出强有力的支持政策,使得高校联盟或高校自身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制定政策。
(二)学分互认范围有限
目前来看,国内外高校“慕课”互认学分仍旧集中在通识教育或公共选修课程上,学生虽然可选择的“慕课”很多,但是,所认定的范围被限制在相对较小的范围,专业课程的互认并没有纳入到认定体系当中。
(三)“慕课”质量难以控制
2012年以后世界各国“慕课”平台纷纷建立,我国在2014年以后也进入了建设平台的高峰期,高校、公司蜂拥而入,其中一些不乏跟风者,使得“慕课”质量参差不齐,给学习者带来极大困惑,给高校学分认定带来一定的障碍。
(四)“慕课”宣传力度小
“慕课”平台注册人数持续增长,预计到2016年国内注册人数可以达到1000万,但仅就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总规模来讲,注册数量仍旧偏少。由于宣传力度小,仍有不少学生对“慕课”比较陌生。部分高校教师对“慕课”也很陌生,精力仍旧专注于传统的课堂当中。
(五)“慕课”考核结果难认可
“慕课”本身的特点,是在线的大规模开放课程,学习者在网络上学习,当课程提出相关问题或是布置作业后,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答案,作弊现象时有发生。学习者仅仅是为了拿到证书,无法达到真正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