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团队授课模式下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天津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对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有其特殊性,学习西方经济学不仅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现代经济学思维,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针对《西方经济学》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天津科技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组以创建教学团队为课程改革突破点,在传统经济学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轻工院校教学实践,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并历经多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经济学教学创新团队,以建构主义为中心,全面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特色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意启迪为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仅要求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则体现为以引导、启发、评价、总结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在教学程序上通过“案例导入→任务呈现→原理再现→师生互动→实验实训”模块,达到教学与实践相统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1.积极探索“能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讲授《西方经济学》课程时,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外,课题组还积极尝试“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现代化教学模式,按照《西方经济学》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使学生在课堂外通过观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视频以及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完成知识的学习,使课堂气氛融洽,师生互动充分,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建立以多元化的知识获取方法为基础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思辨性和合作意识等复合型人才的标准有机融合,将教学时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把教学场所从教室拓展到图书馆、实验室、乃至全社会,实现线上线下、课上课下、国内国际资源开放的多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同时《西方经济学》课题组在实验班尝试双语授课,聘请国内外学者讲学授课,增加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3.实现“他组织”到“自组织”学习模式的过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开放,学生的学习必然由“他组织”向“自组织”发展,自组织学习将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内容方面,增加案例讨论课程,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就课程相关经济热点问题提前准备资料,课上发布并讨论。学期末将所有资料汇总,作为经济学辅助学习资料库。对于课程中较为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可实现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真正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轴、练为主线”。此外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量,授课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经济学原著、经济学论文及研究报告,并设置相应考核方式检验学习效果。
4.建设基于互联网和沙盘模拟等方式的教学服务平台与教学资源库,构建立体化的培养方式。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课题组购买了西方经济学数字化教学平台和经济学沙盘。数字化教学平台可支持500人同时在线,借助先进的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教学课件、小视频、案例库、文献库、试题库有机结合,构建网络下的新型学习环境,充分借助互学、导学、助学的网络手段和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建构专业知识体系。经济学沙盘让学生分组扮演生产厂商、消费者、政府,分别在竞争、寡头垄断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经济活动全程模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推行科学合理的多样化考核方式
1.调整考核比例,重视过程考核。
为了让学生注重学习过程,课题组加大平时考核所占的比重(达到50%),在日常教学中,选择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题目,让学生学以致用,把上交论文、报告等书面作业作为平时的成绩。
2.考核形式多样化。
变单一期末考试为多元化考核,克服以一次考核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状况标准的传统做法,实行期末闭卷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考试制度,防止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表现,平时作业,演讲报告,读书笔记等,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课外学术活动等,对利用所学知识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成绩奖励。
3.改革打分方式,平时成绩由教师、其他学生、自己共同打分,形成平时成绩。
4.期末考核采取集体出卷和统一阅卷,确保考核的公平性。
利用经济学数字化教学平台,通过对题库习题进行编辑、修改、屏蔽以及收藏,打造个性化题库。通过对知识点、习题类型的筛选,手动选择所需试题进行试卷组织发布;或者通过对知识点下的试题类型、难易度的数量标记,系统自动筛选生成试卷;并将试卷、答卷发布生成为word文件。学生可在要求的时间点完成对应试卷,系统可自行阅卷并给出成绩,并生成班级及个人成绩单,从而减少人为作弊机会,实现命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有计划地组织好学生课外社会调研活动,加强实践教学
由于西方经济学理论是“舶来品”,该课程教学对于中国学生而言面临“本土化”问题,即不仅需要学生客观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特别是要能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堂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深入社会实际生活中,开展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比如在学习市场供求理论时,天津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组织学生对不同行业产品和服务市场的供求现状进行调研;在学习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理论时,对垄断性行业进行调研;在学习宏观经济政策时,组织学生深入政府机构,了解税费改革情况等。社会调研和实践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是对课堂教学的综合检验。
总之,《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系统、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既离不开学校体制和财力的支持,又需要师生之间的配合。天津科技大学以创建经济学教学团队为突破点,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声誉。经济学教学团队作为一支年轻的创新型团队,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实验经济学的实践环节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验软件开发等都已列入团队规划之中,希望在未来能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张艳.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05:114-115.
[2]孙晓民.基于应用技术性人才培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9):55-56.
[3]杨婷婷.关于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改革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4(08):273.
[4]王蕊.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5(06):30-31.
[5]潘峻岭.团队授课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7(07):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