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日语拟声词拟态词汉译的过程中,由于汉日两语中都存在拟声词(象声词),绝大部分日语的拟声词可以译为相应的汉语象声词。然而,由于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拟态词,汉语中却没有拟态词这个术语,因此,在翻译日语拟态词时,根据具体语境,可以有形容词、动词、成语、副词、惯用句或俗语、象声词(拟声词)、数量词,以及短句和比喻等10种译法。在翻译教学中,需要教师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仔细揣摩原文,选择最适合的译法灵活教学,而不是照本宣科,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Hamano,Shoko The Sound-symbolic System of Japanese[M]. Tokyo: Kurosio Publishers,1998.
[2]天沼寧.擬音語·擬態語辞典[C].東京:東京堂,1978.
[3]浅野鶴子.擬音語·擬態語辞典[C].東京:角川書店,1978.
[4]玉村文郎.日本語教育の音象徴語の特徴とその教育[J].日本語教育,1989,(68):1-12.
[5]田守育啓.才ノマトペ-擬音擬態語をたのしむ[M].東京:岩波書店,2002.
[6]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7.
[7]耿二岭.汉语拟声词[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
[8]郭华江.新日汉拟声拟态词词典[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9]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注释】
[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YJC740090)和天津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基金项目(2014JXC11)的阶段性成果。
[2]在现代日语中,一般情况下只使用“擬音語·擬態語”这个术语。根据田守(1991)的论述,“擬声語”是从过去沿用至今的用语,而“擬音語”则是一个相对来说较新的用语。因此,“擬声語”一词多见于较早的文献,而“擬音語”一词则多见于较新的文献。
[3]()里为汉语译文,作者译,以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