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课程内容的优化与整合

一、基础化学课程内容的优化与整合

基础化学课程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三门课程。由于学科的特点,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三门课程的教材内容有不同交叉与重叠,鉴于各门课程学时紧张的情况,将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讲解阶段明确化是优化教学模式的前提。例如,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课程交叉的部分有热力学、电化学等知识。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的无机化学课程中,可以将与大学二年级开设的物理化学课程交叉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对相关内容仅讲授基本概念,不做理论推导及计算。在物理化学课程中,将与之前所授知识的“重复性”转化为“关联性”和“理论上的再提高”,以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由原有的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两门课程合并而成,由于学时数的限制,将该课程中部分内容如样品预处理作为学生自学内容,同时加强数据处理部分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将无机化学课程内容所涵盖后续课程需要的知识点,如对有机化学课程所需的杂化轨道及分子轨道理论和结构化学的学习所需要的晶体场理论等知识重点讲解。

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是内容丰富且发展迅速,化合物种类繁多,反应机理抽象。由于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反应产物多等,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陷入内容枯燥、隐晦难懂的状态。因此,作为教师对每堂课内容的设计显得非常重要。在满足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将各章授课内容分为以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有机化学基本反应为主的重点讲解内容、以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为主的介绍性讲解内容和以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为主的学生自学内容。利用不同层次内容的教学方式节省教学讲授时间。

物理化学作为一门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课程,除与无机化学有一定的交叉性之外,与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化学等基础化学课程内容也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有机化学课程中讨论反应机理所用到的反应热、过渡态等概念,仪器分析化学中的电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等等。因此研究各门基础化学课程的相互关系、探讨有关教学内容的整合和衔接方式,优化教学内容,是提高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