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传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高校图书馆传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主要有:对新生开展入馆教育培训;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开展专题讲座和数据库使用培训;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信息泛在时代的要求。

(一)传统信息素养教育效率低,价值没有充分实现

高校图书馆对信息素养教育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效果不明显。以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每年9月份,图书馆组织老师进行新生入馆教育,但是结果不尽如人意。新生在入馆的时候仍然对查找图书资源、借阅图书、图书馆馆藏资源分布不清楚,需要重新咨询,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缺勤率高,许多学生往往将该课程作为一门好过的选修课,不重视;专题讲座和数据库使用培训座课率低,很多大学生甚至不知道图书馆有电子数据库资源,一般也不会主动查找,更别说能够熟练使用了[1];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利用率较低,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或不了解这一服务。

(二)用户缺乏必要信息素养,对搜素引擎习惯性依赖

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但是有些用户信息意识缺乏,在遇到问题时并不能获取必要信息解决问题,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信息在哪里获取信息,信息检索能力低下。对搜索引擎习惯性依赖,认为通过百度、谷歌就能够解决问题,会简单使用搜素引擎就具有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