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模式探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是技术手段,教育的主体仍然是人。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利用互联网的目的是获取更公正的学习机会,更高效地开展学习。在现有互联网技术和校园网络环境下,它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课堂授课。因此笔者以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应遵循“课堂与互联网各司其职、互为促进”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教师是主导者,除讲解知识,传授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对所学习知识领域的全面认识,课下互联网则担当第二老师,针对课堂内容开展深入学习和智慧学习,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互联网资源选取自己感兴趣或知识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学习,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教师形成有效地沟通,促进学习的进度。由此也不难看出,“互联网+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课堂与互联网各司其职、互为促进”的教学模式实施重点在以下两点:
(1)课堂教学与互联网分工明确。课堂教学由教师以人性化的方式组织,这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学大纲,采用适当的课堂讲课形式,合理安排授课内容与进度。互联网为辅,支持学生课下深入学习与智慧学习。
(2)课堂教学与互联网互为促进。利用“二维码”适时向学生推出与各章节知识点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准备关于大纲中知识点的相关材料,文字、视频、动画、录像等均可以,当讲解到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利用网络将资料推送给学生,每一章都有一个“二维码”,这些资料就存放在与该二维码关联的网页上供学生下载学习。
从知识导引角度看,课堂教学起主要作用,网络教学提供素材,是学习内容的集合。从知识习得角度看,课堂教学是引领,由教师抛出学习的知识点与难点,网络教学是深入理解与分析各个知识点,学生们可以按需学习,按兴趣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笔者以为这种“互联网+教育”与线下课堂教育混合的方式,是目前我校采取的最适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