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一、前言

2015年,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其后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2]

因此,对于教育而言,“互联网+教育”就是利用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技术成果,结合如慕课、APP、VR等,建立智能化互联网教育交互平台,将传统教育行业与互联网创新应用深度交汇融合,创造和创新教育新生态,形成时空无关、目标黏度强、智能交互好的新的教育学习模式[3,4]。“互联网+教育”为教育信息化、教育公平化及教育主动性推动提供平台,是教育在新时期下新常态的重要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教育部门一直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自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曾多次出台政策或会议决议来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

随着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新生态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技术支撑。便携式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出现,打破了原有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扩展了教育与学习方式方法,为教育提供更方便、快捷和丰富的渠道。互联网+相关应用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学习范例。如基于“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将许多行业引入互联网,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新的技术百花齐放,例如“互联网+网络”成就了淘宝、京东、当当等;“互联网+金融”出现了支付宝、余额宝等,“互联网+移动通信”产生了微信、视频通话等,“互联网+交通”促进快滴打车、滴滴打车出现等等[5]。对一些传统模式的颠覆,将教育逐渐从讲授、演示模式向自主、自助模式转变。基于“互联网+教育”产生了多种教育形式,如教育APP、翻转课堂、电子书包云服务、慕课等。总之,互联网+的发展为教育行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变革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