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教学建设

三、“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教学建设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比如生活中需要去商场购买的物品,现在只需在网上点击就可以通过网购送到手边。那么如何将这种便利的方式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来,以达到提升现有教学质量的目的呢?

(一)“学习云”的建设

“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推动了云计算的发展,利用云计算的优势,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来,可以将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云平台的一大好处是,可以利用低配实现高效率。实验室机器的环境配置不同,条件有限,利用云平台的优势,将低配的实验室建立私有云平台,可以随时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1.“理论学习云”建设

搭建好的私有云平台,在“理论学习云”上,学生和教师可以受时间、地点的制约,共享学习资料。计算机专业的知识繁杂,且同一学科也会有很多不能的学习资料、视频等等,如同全部参考学习,可能没有时间,通过这科“学习云”,学生和教师可以将自己看到的好的学习资料上传,分享给其他人,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习质量。还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应用实践云”建设

针对学生的实践教学重的问题,建立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实验室,可以解决物理实验室在地域、时间和资源上的限制。利用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将服务器虚拟化成不同的应用平台,应用不同的课程实践需求,启动不同的虚拟机即可实现。这样以来,同一个实验室可以在不同实验环境来回切换,可以满足不同的实践需求,极大地方便了实验室教学管理[1]

同时,在课前,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通过登录云平台,就可以进入和实验室相同的虚拟实验环境,提前进行动手实践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提前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上课期间就可以跟教师充分互动,解决问题。在课后,也可以在平台上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使得这一知识点能够牢固地掌握。这样学生不会因为时间、地域的问题得不到充分的学习,也调动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与积极性,使得计算机实践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课外视频教学的建设

1.抽象理论具象化

计算机专业的知识繁复纷杂,而且很多理论知识点都很抽象难懂,只是通过普通的平面教学可能难以记住并理解,如果在学生学习知识点的时候,通过一些具象化的图片视频辅助进行理解,那么相信学生肯定会对其更加感兴趣,掌握得更牢固。例如,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包的传输,如果可以模拟成类似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运输的过程,通过这种动态的教学模式,就将抽象的理论变成更为生动的具象化模型,使得学生不会感觉枯燥难懂,提高了学习效率。

2.提高课外学习效率

高校学生与高中、初中生不同:初高中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老师的讲授教习中度过,而大学生更加注重的是自主学习的培养,课程不很多,但如何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是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领。当然,在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一味研究书本知识,可能会变得很枯燥难懂。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将网络充分利用到学习中来会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例如,教师在备课授课之余,可以将本门课程的授课视频上传到本人的云空间中,供学生下载学习;期末考试时期可以将本学期的学习重点通过视频讲授的方式分享给学生等等,这样,学生可以反复的观看学习,还能在课前做好预习,上课时可以和教师更好的互动。

(三)师生互动平台的建设

现今高校大多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上课交流,课后教师和学生的联系很少。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有问题时不能及时找到教师解决,同时教师也不能很好地得到学生的反馈,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不到位,往往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互联网上师生互动平台的建立,教师可以在平台上直接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问题也可以及时的通过平台对教师进行咨询和解答。同时,师生还可以在一平台上进行相互的评论,以便增加互相的沟通,方便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消化吸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