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素部分

三、元素部分

每到这部分内容时,受学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把元素周期表中所有元素一一介绍,通常选取部分P区元素(如卤素、氧族、氮族、碳族等)、部分d区元素(铬、锰、铁、钴、镍等)做重点介绍。对学生而言,已经学完了原理和结构部分,进行元素部分的学习时,普遍感觉要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太多,学起来枯燥乏味。

事实上,对这部分的讲解和学习,要不断结合所学过的原理和结构的知识去理解、总结元素的性质特点,学会研究元素性质的方法,这样可以在老师的讲解基础上,学生可以自学掌握元素的知识,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如对卤族元素的讲解,先将这一族元素的通性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见表1所示)。

表1 卤族元素通性

讲解时先和学生一起复习原子结构中有关原子性质周期性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对照表格中的数据依次说明这些规律有数据支持。再复习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族的划分依据,很容易就说明为什么卤族元素呈现出多种氧化态。同样,在讲解化合物性质时,也先介绍整族同系物的性质变化规律,如卤化氢及氢卤酸的性质(见表2所示)。

在讲解时,先复习表格中各项性质的含义及能说明的问题,如偶极矩,是分子结构部分的内容,能反应出分子极性大小;熔沸点,能反映出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存在与否;生成焓,热力学的内容,和键能一样,能反映出分子的稳定性问题;解离常数,弱酸碱电离平衡的内容,能反映出氢卤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程度,即酸性大小的问题。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复习与表格中数据对应讲解,让学生复习了前面章节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又使学生逐渐感受到这些理论知识能说明、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表2 卤化氢及氢卤酸的性质

元素学习中学生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难点是要记忆的反应方程式太多,无从下手。所以老师在讲课时,不断强调,重点记忆化合物性质,而不是反应方程式,反应方程式只是要说明元素、化合物所具有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