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的保障措施

三、“互联网+”时代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教师的信息素质能力培养

加强教师的信息素质能力培养是提高教师“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如网络教学平台的操作,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使用等。另一方面,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的培训,如“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通过培训增强教师对“互联网+”本质的认识以及其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形成“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教育”理念,引领教师自发的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和管理。

(二)加强学术交流,提升教师案例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在国内外的教学中都有丰富的经验和成果,要提高教师案例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学术交流的方式,聘请国内外案例教学名师进行讲座,或者安排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案例教学的学校进行考察学习,从而使教师能够切实感受高水平案例教学的过程,深入了解和认识案例教学的本质,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水平。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本校教师之间相互同听课、教学竞赛等方式,对案例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交流。而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优秀的案例教学课程,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经验交流和教学探讨,通过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加大案例教学的投入

第一,加强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的投入以及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构建教学应用系统、仿真模拟实践等平台,推进教学资源共享,使教师、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交流和讨论,促进案例教学的信息化建设,提升案例教学效果。第二,在案例开发、案例教学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围绕案例教学建设专门的案例讨论教室、案例教学实验室等,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为教师的案例教学经验交流和学习以及案例库的开发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四)加强案例库建设

案例库建设是提高案例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美国的高校案例教学中就十分重视案例库的建设,如哈佛的案例库中就储存有大量的案例[2],内容丰富,数量庞大,为案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在案例库建设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材、实际调研等多种方式获取案例资料,并根据教学需求对案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汇总形成案例库资源,并进行持续不断的更新,以保证案例资料的时效性。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教学案例库的资源共享,使教师和学生能够随时获取案例信息,以促进案例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01):59-61.

[2]郎永峰,孙文远.研究生案例教学:美国商学院的经验及其启示[J].科教导刊,2016(03):9-11.

[3]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70-72.

[4]张忠华,周萍.“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革[J].教育学术月刊,2015(12):41-42.

[5]刘刚.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准备与组织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10(05):86-87.

[6]宛娟.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2016(0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