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能力培养存在问题
(一)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大学生在重视自身创新能力发展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在知识或技能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缺乏主动对问题深入理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改造事物等创新锻炼意识。例如某些学生眼里只有学习成绩和分数,思想还停留在传统教育的泥沼中,认为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对那些需要创新思维的实践锻炼活动不屑一顾;某些学生虽然参加创新活动,但在困难面前知难而退、畏首畏尾、缺乏毅力、浅尝辄止;某些学生态度不端正,不能够充分投入创新实践活动来锻炼和提高自身,而是更多地考虑通过参加活动获得相应证书以谋求职业或者出国机会。
(二)缺乏创新思维
现今社会计算机专业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IT产业更新换代快,众多企业除了看重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更看重思维习惯、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大部分IT人员由于创新力不足只能长期停留在中低层,成为廉价劳动力。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正是由于他们在受教育阶段没有接受更深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知识结构单一简单,知识整合及再创造能力差,缺乏成为高端人才的必要素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计算机教育亟待修正和扭转某些不够科学合理、不尽完善的方面。
(三)创新培养环节不足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国家兴旺发达的脊梁。而我们的教学观念受传统教育影响很深,在创新教育上还很欠缺,有的还只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次,教学模式多是老师课堂上讲,学生生搬硬套书本知识,循规蹈矩地听课、做作业、复习考试,而很少有人在学习过程中带着批判精神,以独立思考的方式去认真研读所学理论。因此也就全盘认为书本知识全部正确,自然也提不出不足之处,更谈不上提出新观点和新思路等。甚至有些人提出一些新观点、新方法也很难得到被外界所接受,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最后那些创意也只好夭折,非常可惜。受这种陈旧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们必然缺乏自主创业能力、意识和勇气的培养,进而也影响到社会新鲜思想,新鲜血液的蓬勃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之所以走在前列,关键就在于十分重视大学基础科学的研究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很多优秀IT企业如微软、苹果、谷歌等起初都是由其创始人如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在校学习时创办,并不断在他们提出新想法和付诸实践中逐步走向成功。相比之下,我们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人才与欧美国家在这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