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精彩成功的一堂课,需要教师精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入生动活泼的情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一)根据认知规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课程的实质性结构、课程基本要素的性质以及这些要素的组成形式和安排”。它是一门课的灵魂,不仅能够体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度,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价值取向的课程设计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在课堂设计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思维过程进入到教学中去。遵循认知规律的课程设计就是以认知过程的基本规律为指向,为培养认知思维的形成提供需要的场景与环境,以达到培养科学思维意识的目的。高质量的课程设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从研究方法上看,化学是实验科学,属于“发现类”的学科,即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不断的探究其本质和规律的学科。化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一般都经历观察、实验、假说和理论等环节,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且经历无穷发展的归纳和演绎的认识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通过理性思维而形成知识的过程。例如有机化学课程中通过讲解苯分子结构的确定过程,让学生认识基础化学学科的研究及思维方法。又如在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酸碱平衡”这一内容的讲解中,对于酸碱的定义部分,可以利用其概念的发展历史为背景做课程设计。带领学生完成一个意识整合的理性思维过程,让学生知道任何自然科学理论的认知过程都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不断自我更正的过程。

(二)课堂上引入情境学习模式

所谓情景学习模式是指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产生知识应用的虚拟环境,让枯燥乏味的知识鲜活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求知欲。根据基础化学课程特点,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如新闻与实验现象的视频等,把学习的知识点在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应用相结合。在每章或每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先导进入课程学习,既能够给学生感官的认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又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有关的知识,从而理解并解决疑难问题。

对于晦涩难懂的理论部分,增加图片、动画效果、视频等多样化的多媒体内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简史穿插到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凡是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知名化学家,除了对其生平及主要成就介绍之外,引导学生多查阅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科学史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

(三)采用“人人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轻松愉快、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为了调动课堂中学生积极性,基础化学课程鼓励学生在教师讲课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的平台上,让学生置身于创设的问题特定情境中,然后通过提问、反问、设问,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分类、比较、综合、归纳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对课堂的教学进行设计和安排,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注意避免总是教师主动置疑、学生被动回答的局面,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形成一种学生积极思考、发言踊跃、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对于有些同学课堂上发言紧张、声音小、吐字不清等现象,教师可以通过亲切、风趣、幽默的语言,营造轻松愉快、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去有效地克服这些弱点。通过课堂上进行的讨论发言,可大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