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日语教学的消极影响
(一)教师角色淡化以及学习管理弱化
“网络学习中的师生分离导致教师角色淡化和学习管理弱化”[1]。在传统的日语学习环境下,教师与学生进行的是面对面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形式下,教师可以通过亲自组织课堂形式、管理学习进程的方式来指导、督促学生们进行学习。日语语言的学习,需要反复进行听、说、读、写、译等的训练,这些活动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下得以完成。在教师的引导和督促下,学生们能够迅速进入角色,融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的掌握情况,及时地纠正学生相应的缺点与不足,使学生的学习效果立竿见影。而网络学习环境提供的是一种非面对面的学习方式。在这种远程学习方式下,教师失去了及时、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学生学习情况的功能。在网络学习的环境下,学生进行的多是缺乏组织、缺乏体系的自主式的、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学习脱离了学校、教师的管理,变得自由、无序。因此,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及时地反馈给老师,老师也无法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统一地归纳和管理。
(二)信息迷航现象
“信息迷航现象”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在进行信息收集的过程中,注意力无法集中,经常会被无关信息所吸引学习者从一个位置达到另一个位置,经过多次跳转后难以回到当初的位置,或者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最初学习目标,迷失在网络之中,导致偏离网上学习的目标,学习效率低,而且影响到自己的学习任务的现象。例如,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日语学习的资料时,会被其他信息吸引,不由自主开始浏览其他网页,不知不觉中忘记了初衷。有时,在搜索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相关资料,由于学生缺少整合信息以及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所以需要大量时间提炼自己所需内容,有时甚至会网罗一些不正确的内容。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泛滥使学生容易迷失在网络中,造成偏离最初“日语学习”的目的,带来负面影响。另外,网络刊物、网络书籍的盛行等慢慢挤占了学生阅读书本的兴趣和思考问题的时间。虽然互联网上的刊物、书籍众多,但是其中不乏大量盗版和不加编辑的粗劣之作,这种不良作品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有着极大影响。由此可见,“信息迷航”现象对日语学习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三)沉迷网络、依赖网络现象
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大,网络视频、网络刊物等种类丰富,尤其是日剧、日影、动漫等视频信息极大丰富。学生一旦通过网络找到这类资源,很容易沉浸在此类娱乐资源的世界里,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健康、高效地学习语言。网络游戏是学生学习的另一类“杀手”。网络游戏非常丰富,学生很容易沉迷其中,干扰正常的学习状态。
另外,由于网络能迅速提供给学生相应的信息,学生对书本阅读量的减少,容易导致其对知识获取的不平衡。现在很多学生非常精通网络,由于惯用网络,减少了实际书面表达的机会,因此当需要书面表达时,就会出现写错字、语句不通等问题。因此,过多的使用网络容易使学生的书面表达文字能力下降。
与此同时,依赖网络还致使很多学生产生惰性。首先,缺乏思考能力。互联网上过多的信息和影像导致了我们用“视觉”去认识问题,而不愿意进行深入思考。其次,缺乏动手能力。学生对纸制书籍接触少,不愿去亲自查阅一些有价值的资源,使动手能力变得衰退,产生惰性。还有些学生甚至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态度不端正,于是许多缺乏自律的学生给别人付费让别人帮自己写作业,或者在网上找些资料抄袭应付老师。这些对于注重“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日语学习大有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