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看待校企合作

一、多角度看待校企合作

(一)从高校的国家定位看校企合作

1995年11月,正式启动“211工程”。重点建设使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以及一批重点学科。目前列入“211工程”建设的学校共有116所。1999年,“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经过二期建设,列入“985工程”建设的学校共39所。2006年开始启动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从列入“211工程”建设高校中遴选了33所学校。2010年开始实施“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共有74所由国家重点学科的非“211工程”学校入选。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 64号文件)提出了三阶段建设目标,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经过以上重点建设,在国家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包括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名列前茅。

国家通过211、985等重点建设赋予了少部分高校诸多任务的同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社会上对该高校也给予了更多的附加光环,使该部分高校可以从国家到所在地方、从教育系统到非教育系统、从国家关注度到社会关注度等领域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关注度,这种优势不仅体现于学校之间,也体现于学校培养人才的社会认可度上,尽管重点建设高校的部分学科与非重点建设高校的重点学科相比不具有优势,但社会认可度的顺序更多是第一看学校出身。非211、985高校必须在自身传统优势与现实发展机遇中寻找平衡点和突破口。

(二)从高校的自主定位看校企合作

以国家重点建设的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3所高校,和天津市属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和天津科技大学3所普通高校为例。

天津大学化工学科在前三次国家学科评估中“三连冠”,秉承“坚持一流标准,培养一流人才,争创一流成果,做出一流贡献”的发展目标,在大型填料塔分离技术、医药结晶技术、生物加工技术、新型催化剂与反应技术等多项成果处国际先进水平。

清华大学化工学科主要方向包括化学工程(含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过程与系统工程、生物化工、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科目前的主要方向包括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过程强化、化工热力学、油气加工、碳一化工、能源化工、材料化学工程、化学产品工程、计算机分子模拟等。在化学的过程工程学与产品工程学领域,特别是工业反应过程和反应器领域,具有突出的优势。

天津工业大学化工学科“特别在膜分离过程、纺织助剂、污染物定量构效关系、量子毒理学、绿色化学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天津理工大学化工学科主要以功能精细化学品的研究与开发、太阳电池制备与应用研究、医药及其中间体的合成、天然产物的分离与性能研究、生物质转化与催化技术的开发、化工分离与纯化技术的开发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绿色合成与工业催化”“功能化学品创制与工程化技术”“医药分子工程与工艺优化”“生物化工产品与分离纯化”以及“有机太阳能电池制备与应用”5个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学科方向。

天津科技大学化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卤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化工分离技术、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烯烃聚合和环境催化技术、环境友好化学品与分离分析等,特别是在海卤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不同高校化工学科建设力度有大有小,211、985高校无疑会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发展优势,但其化工学科发展并非大而全、全而广,而是有面有点、面点结合发展。非211、985高校虽然无法获得与211、985高校同地位的资源和优势,但总结分析化工学科重点高校发展重点与盲点,结合长期办学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领域和优势方向。天津工业大学在膜与纺织两个点全面开花,天津理工大学则在五个方向重点突破。天津科技大学化工学科以传统的海卤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为着力点,同时也在5个方向重点布局,打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