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多元文化背景下弘扬理性爱国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理性爱国主义思想文化的弘扬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和挑战,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理性爱国主义情怀意义重大,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确立。
爱国主义其中蕴含着华夏儿女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应尽的责任义务,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近年来,爱国主义在保持其民族精神核心地位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时代的特色,这一特色就是“理性爱国”。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接触社会问题的途径更加多元化,网络媒体等新媒体形式、内容纷繁复杂,学生往往难以做出正确辨别,甚至做出一些过激行为。人们在彰显自己高涨的爱国热情的同时,其中有些人却在一些事件中采取了非理性的举措来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近年来,因为中日钓鱼岛事件引发了抵制日货,打砸日本车的情形;因2016年7月南海仲裁一事引发了抵制肯德基事件。显然,诸如此类的行为者是不理智、不成熟、不客观的爱国者、民族主义者,他们的表现虽出于爱国情怀,但实则幼稚、盲目,不利于国家和民族。抵制洋货事件频发,人们不禁质疑抵制洋货是否等于爱国?诸如此类问题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视,高校尤其是思政课教学中如何正确引导事关重大。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被确立为2016年杭州G20峰会的主题。在当今全球价值链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脱离其他国家实现单独发展,任何区域贸易小集团效果也不可能长久。中国倡导“联动式发展”的概念,就是要破除藩篱,实现资源流动,共商、共建、共享发展。联动式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已经把“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为基本国策。通过G20政府间的相互合作,中国将促进全球统一市场平台的建设,大力推进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所以,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经济体,盲目抵制洋货不仅不是爱国的表现,反而会危害到国家和民族利益。
由此可见,我们不仅要爱国,还要知道为什么爱、怎样爱、如何爱。从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中,我们不难读到爱国主义内在的包含着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其中非理性爱国主义是简单地诉诸于人们爱恋祖国的朴素情感,无条件的盲目崇拜自己的祖先和文化,以歧视或仇视其他国家和民族为前提。而理性爱国主义则比朴素的情感更具稳定性、坚定性、全面性,能够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进行客观、理智分析,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并尊重其他民族的合法权利。
盲目偏激的爱国行为,时常会被居心不良者利用。一些不法分子冒充爱国青年混杂在爱国队伍中,挑唆、起事,扰乱了国家治安,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当前我国实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为三大举措。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要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理性爱国”,正是需要以法律为依据,不能超越法律的底线,只有这样爱国的激情才不会演变成盲目的冲动和偏激的行动。理性爱国其意义在于,一方面有利于消除中国和西方的对立与分歧,从而为我国的发展赢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并将高涨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的报国行动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