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的新资源和新场所。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两位学者依托该技术合作开设了一门大型网络课程,其名为“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连接的知识”。在2008年,学者Dave Cormier将该门课程定义为慕课[1],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术语被广泛接受。

慕课,其英文直译就是“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顾名思义,与传统的课堂面授教学相比,慕课可以同时容纳上万人甚至十几万人同时在线学习,其以学习者兴趣为导向,在有电脑有网络的条件下,全球任何国家的学习者,注册即可学习。

2012年,慕课教育元年诞生[2]。慕课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自此发展进入快车道,风靡全球,全球已有600多所大学参与,课程总数超过4500多门,注册学员数达4000万[3],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各领域相互交融,高等教育融合不断加快,国内外高校、教育机构相互渗透,优势资源互补并共享,慕课为广大学习者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通过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措施,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慕课基于其自身特点,学习者和学习课程不受地域、时间等影响,同时学习费用低廉,甚至部分平台提供免费的学习机会,这些优势会更容易吸引学者通过其平台学习,在保证其课程质量的前提下,为学分互认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