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尊师重道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无论是在哪方面都要比中小学生成熟,但是目前为什么大学生在尊师方面没有中小学生做的好呢,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外因
1.不良的社会风气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媒体会把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社会现象传输给当今的大学生。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树立牢固,分析和判断能力还不完善,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1]。
2.家庭教育的错位
(1)过度的溺爱。
父母无原则的溺爱养成了孩子自私自利、霸道无理的性格,心理健康也容易出现问题。更有些家长,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家长不是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不协助学校教育孩子,相反,家长还会埋怨老师,敌视学校。家长的这些行为无疑会造成孩子不懂得谦恭礼让,不懂得尊敬师长。
(2)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真正的爱。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谈到,对他人的爱,来自父母对自己的爱,这里的爱是广义的,爱是理解,包容等等。有的家长在给予孩子爱的方面很多的时候体现在物质上,精神上的关怀不够,这种爱的确是导致很多社会问题的原因。现如今,很多大学生的压力比较大,如就业压力、考研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等等。这些压力让很多大学生感到不自信、焦虑、易怒,承受不了老师的任何批评,哪怕仅仅是一句友好的建议。这些大学生不但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有的还会出现比较极端的表现,甚至把愤怒完全发泄在老师身上。
(3)家长自身没有做到尊师重道。
有的家长只重视分数,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有些家长会认为自己花钱让孩子接受教育,觉得老师就应该是服务于学生的。这样的思想家长会无意识地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认为对教师的尊重可有可无,没有作为重要的素质培养。
3.学校教育的缺失
(1)没有师生沟通的平台。
高等教育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多,教师大班授课比例增加,高校也没有为师生的有效沟通提供平台,师生的沟通交流仅限于课堂。学期结束后,教师对大部分学生不熟悉,大部分学生也对老师不熟悉,这种不熟悉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
(2)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中科研,轻教学。
高校过分看重教师的科研,将科研成果作为奖励、晋升的硬指标。拥有多少研究项目和课题经费对于教师似乎显得比教学更加重要,导致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教学仅限于常规维持,学生感受不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关注,所以会降低对老师的尊重程度。
(二)内因
1.教师
(1)轻教学。
一部分老师只重视自己的科研,甚至有的老师受市场经济利益驱使,无暇顾及教学,在外面搞投资、当顾问。
(2)轻育人。
很多老师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对于道德教育觉得是辅导员的工作,与己无关。所以对学生的关心和爱不够,更不用说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了。
(3)对学生不够尊重。
有的老师有时候会有一定程度的强势态度,学生有时候会遭到老师的不合理批评,觉得自己没有受到教师的尊重,这种不平衡的心理会造成学生对老师的敬意下降。
2.学生
现在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中心严重,主动性较差,对教师缺少尊重和理解。而且,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诞生的大学生,大多数人都唯分数是命。老师会强调很多的东西,但强调的都是知识考点,渐渐地淡化了他们尊重师长的意识。加上当下国内老师的地位并不高,在国内普遍受尊重的程度不是很高,学生很容易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随波逐流,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不尊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