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课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对各行业的渗透作用不断增加,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世界教育领域呈现出来大量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如开放课程(Open courseware)、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微课(Microlecture)、慕课(MOOCs)等。这些新型教育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课堂,使传统教学方式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挑战[1,4,5]。
2008年,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微课”一词。他把微课理解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用于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Educause认为,微课是一个短小的视音频,呈现出某个单一的、严格定义的主题。微课用于混合学习或面对面教学时,这些简短的课程或者称为碎片化的知识,能够成为学习活动的点缀,有利于增强课程主题的学习[2]。目前,国内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微课的全称是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一种基于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难点或重点)设计而成的,注重即时反馈的微型化在线视频课件。微课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的知识点、例题、习题、试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结合体。它的基本特征是:以视频为主,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内容精炼,情景再现,知识连贯,便于收看。微课程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同时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辅助性的教与学内容[3]。
国内教育界专家学者对于微课的研究,主要是理论研究,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较少。由于近年来微课比赛的盛行,教师对于微课制作方法研究较多[2],微课设计应用的较少。微课设计过程中,关于技术手段研究较多,内容也对于学科知识进行系统讲授,缺少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目前,大学数学课堂知识内容较多,课时有限,微课与大学数学课堂传统教学相结合,探讨微课模式下的大学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本文探讨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微课教学的教育理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对微课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