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GS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三、PBGS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PBGS教学法的核心是项目和团队,学习团队以项目为驱动,贯穿于整个四年的大学学习,结合《包装结构设计》的课程特点,将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整合包装项目资源,确定一系列的项目命题,由浅入深地开展实训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项目团队建设

我校《包装结构设计》课程开设在第五学期,56学时加两星期的课程设计,远远不能满足课程实训的要求。PBGS教学法将项目实训的时间延展到四年实训时间——从大一入校到大四毕业的全过程训练。专业教师在新生入学时,就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让学生组队学习,指导学生确定包装项目方向[6]。在大一阶段,由于学生还未接触包装专业课程,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一类产品的包装设计进行跟踪分析,重在产品包装的市场调研;到了大二阶段,随着专业课程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从包装材料等方面再思考产品的包装;到了大三阶段,进入《包装结构设计》系统学习阶段,此时学生有了较好的调研基础,对市场和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项目实训变得更容易开展;而大四阶段的毕业设计,是学生将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及技术与结构设计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分析的过程。为了让教师引导学生的活动更为紧密,通过“包装结构创新设计中心”吸纳大二学生主动参与,进一步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此时,由于大一阶段的市场调研和专业认识,有些学生已经由被动接受知识转换为主动吸取知识,而项目团队的建设,也从同一年级扩展到跨年级的合作。大二学生通过参与高年级学生的项目,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进而积累了设计经验,也为大三更好地开展密集的实训做准备。

(二)教学内容项目化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内容庞杂,涉及折叠纸盒、瓦楞纸箱、粘贴纸盒、塑料容器、金属容器、玻璃容器、瓶盖气雾罐等八种结构设计内容,涵盖了塑料、纸、金属、玻璃等多种包装材料。传统的以材料分类的方式讲解课程内容,学生不能体会结构设计的知识要点在具体产品包装上的应用。运用PBGS教学法将课程内容项目化,把传统的八大结构设计,转换成了“四大模块,九个实训项目,十五个子项目”进行内容讲解,如表1所示。以项目式任务为驱动,同时引导学生探究子项目包装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实训去改进设计。

表1 PBGS教学法下的《包装结构设计》课程项目设计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

基于PBGS教学法,学生团队是教学的中心,可以开展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团队学习兴趣。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知名品牌的包装设计故事,分析历史与市场,让学生理解结构设计的变化过程;邀请作品获奖的学生分享其设计过程,让学生了解从无到有的设计过程;邀请行业专家深入课堂,解决学生对生产工艺等问题的困惑;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让学生亲历生产现场,体验自动化生产线对设计的要求[7]。与此同时,贯穿《包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实验项目实训、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实训三类实训也必须跟随课程内容开展。实验项目实训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使用实验设备的过程中,更深入地分析现有包装存在的问题;课程设计实训是为了让学生解决包装问题;毕业设计实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包装问题并进一步解决。实验项目内容基于课程的子项目内容(如表1所示);课程设计的项目可以结合专业大赛的命题要求开展;毕业设计的项目由教师协助学生寻找前瞻性的项目命题,同时也将申请具有资金支持的实训项目。无论是课程学习,还是实训练习,都要求以学生团队为单位开展,通过强化团队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发每一位队员的学习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