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用于C语言程序设计辅助教学实践

三、微信公众号用于C语言程序设计辅助教学实践

(一)微信公众号的建立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我校大部分专业在大一下学期都开设了这门课程。C语言是编程学习的基础性语言,其重要性及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对于初次接触计算机编程的大一本科生而言,学习难度也是相当大。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想比较好的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规则和技巧,能够具有初步的语言应用能力,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及两方面的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的“学”包括自主学、课堂学、实践学,利用集中学习时间和课后学习时间学好程序设计这门课;老师的“教”包括课前教、课上教和课后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即教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这门课。但由于我们公共基础系承担的多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程序教学,教学对象一般是一个专业的学生,每次授课时学生人数均在120人左右(4个自然班),学生多,而课程学时安排也比较有限,教师教学任务相对较重,在教学效率与教学进度方面难以抉择;学生由于初次接触计算机编程,在自主性学习方面方向性把握不好、效果往往欠佳。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效率成为了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这些年学生家庭经济能力越来越好,学生人均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也都安装有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他们在课下和课堂上都在充分享受着智能手机及相关App带来的便利和迅捷。考虑到学生们都拥有微信,而且刷朋友圈、查看公众号的频率非常高,笔者在2016年上半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申请了订阅号,取名为“稻谷编程”,主要用于《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外辅助教学,把课堂上没有时间传授的知识和有关编程思想、资讯等信息通过订阅号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同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二)微信公众号辅助教学实践

微信公众平台的订阅号每日可推送1条图文信息,非常适合作为移动学习的一种媒介和平台。建立“稻谷编程”微信订阅号的主要目的是作为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补充和教学辅助手段,因此在内容设计时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关程序设计学习的技巧和贴士,主要用于提升学生对于编程的兴趣;二是课堂教学时无法深入探讨的教学内容,主要用于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三是课后习题及有关编程题的详细讲解,用于学生课后自学或者考前复习。由于学生很熟悉流行文化,例如各种表情包、各种时尚话题,为增加推送消息的生动性,在设计内容时也适当加入这些元素,将这些元素穿插在内容中间,增加可阅读性,同时也对某些热门话题进行简评,宣扬正面向上的价值观。

截至目前,在“稻谷编程”订阅号上共推送了16篇文章,话题主要包括:对计算机编程的介绍(推文1:《开篇说C编程》;推文15:《选择学习什么编程语言》)、课后习题讲解(如推文2:《第七章数组之填空题(一)》;推文5:《第七章数组之编程题》;推文8:《第八章函数填空题(一)》;推文16:《指针》等)、考前辅导(推文14:《60分?》)、信息技术宣传(推文13:《区块链技术》)。如下图(图2)所示,为推文目录及推文1的部分截图:

图2 “稻谷编程”订阅号推文目录及推文1内容截图

在辅助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将推文地址发送到所承担的电信学院2015级学生班级群里(共计4个自然班,学生人数123人),引起了不小的反响。16篇推文均获得了较大的阅读量,大部分推文有55次及以上的阅读量,表明接近50%的学生对订阅号发送的文章进行了点击阅读。其中推文《60分?》由于涉及学生最感兴趣的考试内容,所以超过了232次阅读量(如图3)。而在2016年暑假期间推送的《选择学习什么编程语言?》(如图4),依然获得了55次阅读量,说明本订阅号即使在假期,还在获得持续关注。

图3 订阅号推文《60分?》内容截图

图4 订阅号推文《选择学习什么编程语言?》内容截图

总的来说,利用微信订阅号辅助C语言编程教学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尤其是课堂课时有限,对于课后习题教师只能精选一部分讲解,而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对于剩下的习题或者实践部分往往疏于求教于教师,通过订阅号发送课后所有习题的精解及编程技巧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同时学生人数多,教师也无法一一指导,通过这种方式推送学习内容、占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也能起到课后学习指导的作用。学生存在的疑问教师也可以即时进行解答,教师还可通过微信及微信群与学生就所学课程及课外话题互相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