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由图3可知,近6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持续上升,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却在2015年迎来一个高峰之后降低了一半的人数比例。究其原因,还是很多大学生在没有完全做好充足的准备情况下盲目创业,以至于在遭受失败后很快就放弃了创业的想法。尽管如此,随着我国的创新创业体系不断完善,以及相关政策、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创业意识越来越强,创新企业逐渐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等等。

如何更好地帮助我国大学生群体成功创业,完善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结合三螺旋模型,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发展模式,针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首先,政府作为一个管理职能部门,要体现出它合理的引导作用,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给予财政方面的支持等方式来保证创新创业过程顺利实施,确保结构模型中稳定的相互作用和能量交换。要建立新的组织结构模式,解决因缺乏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统一领导机构而造成的整体性不足、层次不清、合力不足等问题。创新创业作为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应该在具体推进落实的过程中注意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合理安排科研项目和科研场所,避免科技园区、重点实验室等过度集中于某一个区域,从而造成区域间发展差距拉大的现象。除了这些政策的运行外,还要加强对于创新创业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制定出具体的政策条款来规范整个市场,保证创新创业的有序进行。

其次就是高校要发挥核心推动力作用,通过教学研究不断地产生新知识,推动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发展。虽然很多高校现在都已经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自身的发展改革计划中,但是多数学校还是实行传统的知识理论讲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学校应该改善自身僵化的传统教育模式,以更生动更多变的教学方式去引导、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新。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会文化软环境建设,寻找合理的方式方法来更好地激励老师、学生们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热情。高校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加强实践教材的建设,改革僵化的传统教育方式,加大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课程设计力度等就成为了高校下一步发展的目标。

图3 2011-2016年毕业生人数及创业比例

最后,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因为企业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主要场所,更是进行技术成果产业化和知识资本化的具体途径,是研究成果价值化的具体表现。可以说,在现如今知识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的环境中,企业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拉动作用。所以,企业要积极发挥拉动促进作用,更多地和高校进行合作,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让他们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积累面临实际问题的解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