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口译教学模式

二、项目式口译教学模式

依托项目教学(project-based instruction)的理念在1970年之后引入二语教学界,依托项目开展英语教学的实践在国际上已历经近40年。项目的定义是学生围绕一个宽泛话题所进行的一系列基于内容的活动。项目必须满足四个条件:1)必须融进某种形式的学生输入。2)其内容必须由学生与真实二语世界中的母语者或母语文本的广泛接触后得出。3)必须融合各种语言技能。4)必须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但这样的定义未能体现依托项目学习“过程-结果”并重的特性,其后一些倡导者和实践者均认为切实成形的项目成果为依托项目学习的一大特点,且认为应在实施项目之初就设计好项目成果的形式和内容。依托项目的二语/外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以多种方式实践着,也因实践者的智慧而有了推陈出新的项目设计以及依托项目教学的迅速发展。项目既是语言学习及运用的载体和依托,也是一种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方法,它还可以为实施创新训练提供路径。

口译,是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信息准确、快速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达到完整并即时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交际行为,是现代社会跨文化、跨民族交往的一种基本沟通方式[4]。口译是集中了语言信息、语境信息、文化信息、心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交际活动。口译还是一种具有不可预测性的即席双语传言活动,需要译员综合运用视、听、说、写、读等知识和技能,另外还需具有广博的百科知识。口译员的实践经验与对特定领域知识的熟悉程度决定了其语言能力的临场表现。口译所需的双语知识和双语能力仅仅是口译的语言基础,但因为两种语言体系之间存在种种的非对等性,能流利讲两种语言的人即便具备一定的双语转换知识和技巧也不够完成特定口译任务,因为语言符号的有效转换决定于其语言解意能力、反应记忆能力、信息组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化背景知识,想获得口译综合能力,即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也需要特别的技能培训。

在本科阶段的口译实践教学主要是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的教学。项目式口译教学的技能模块包括短期记忆、口译笔记、笔记阅读、交传理解原则、言语类型分析、主题思想识别、目的语信息重组、数字处理、应对策略、译前准备、公共演讲、跨文化交际技巧、口译职业准则等多项训练;这些技能模块都应该融入到口译项目中。以此建构的口译项目不仅能促进口译技能的培养,还能满足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背景知识与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需求。

笔者与课题组成员对技能和教学环节进行了理性推导和整合,设定了以下模式[5](图1),并最终按照此模式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