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现状及问题

三、现状及问题

大多数开设《人因工程学》课程的高校其课程设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独进行课程设计,但部分设计题目相对简单,设计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教室、宿舍、公共交通工具等作业场所,以及人行天桥、座椅、垃圾桶等公共设施,并且定性研究偏多。部分院校也尝试与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结合起来进行复合课程设计。比如天津科技大学就是通过达宝易等软件对柴油机S195喷油泵装配过程进行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并制定标准作业书(SOP),涉及到人因工程的内容主要为分析装配过程的环境因素和作业空间合理性,给出改善方案,设计作业空间尺寸,绘制改善后的作业布置图,给出合理操作顺序和流程等。

在上述课程设计实践中,我们发现比较普遍地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是过窄的设计题目和范围不利于调动学生设计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不够;二是模板式程式化设计过程不利于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设计水平,成绩评定的区分度不好;三是验证性模仿式设计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减弱了其开展深入探索的动机。基于上述原因,近几年,我们将人因工程课程设计与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分开,独立开展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并且尝试进行了探索研究式课程设计模式改革[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