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束语

四、结束语

《机电》课程是机械电子专业的核心课,是专业课程学习与毕业设计阶段间的过渡,要求该课程兼具实践性和综合性。然而,教学过程中发现以往教学过于重视机械理论知识,缺少传感器应用、信号采集与处理、单片机应用、控制系统的搭建等实践性环节,导致学生缺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上述问题,在课程教学内容、实验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内容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课堂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为载体,采用主动体验型互动教学模式,以具体工程问题为切入点,分析背景理论、列出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讨论内容,引导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其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程环节,建立集演示认知、单项操作、综合性实验三位一体的机电课程实验体系;在课程设计的选题方式上,将原来的给定一组题目的单一命题方式改为以传统题目为主,创新型题目为辅的方式,并开展基于项目的课程设计,鼓励学生组成课程设计小组,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创新力。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兼具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卢倩,王福元,崔治.高等院校机电一体化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策略探讨[J].科教导刊,2011,25:156-157.

[2]顾佩华,包能胜,康全礼等.CDIO在中国(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34-45.

[3]赵永生,姚建涛,郑魁敬等.五位一体式“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3:016.

[4]赵永生,郑魁敬,姚建涛.主动体验型互动教学模式探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讨论课改革[J].教学研究,2010(4):47-49.

[5]王田苗,陈殿生,吴永亮.《机电控制基础》一体化项目教学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77-80.

[6]孙松丽,王荣林,瞿志俊.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5,(10):155-156.

[7]黄民,朱春梅,祁志生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方向系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82-184.

[8]刘志忠,张丽梅,孟凡茂.将科研项目引入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践和探讨[J].高教论坛,2009,(5):68-70.

[9]王伟,王殿君,申爱明等.柔性制造系统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训练中的应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554-557.

[10]李卫清,曹建树,焦向东.应用型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0):88-91.?

【注释】

[1]基金项目:天津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基金(教育教学类)资助(2015JXD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