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考试改革内容

五、考试改革内容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必须对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形式进行改革,探索出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考试模式,为此必须制定出具体的能力目标考核标准,考核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及达标情况。依据“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来考核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

(一)能力水平要求

(1)对硬件原理图的解读、分析和画原理图及绘制PCB图的能力;

(2)对常用电器元件规格、量程、种类的选择和接线能力;

(3)对项目的硬件设计能力;

(4)对单片机软件编程能力

(5)对系统故障的分析排除能力;

(6)对调试结果的分析讨论能力;

(7)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

为了达到以上的能力培养目标,考试改革的具体内容如下。

(二)考核改革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取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种方式进行,两部分的分数比例为:

课程考核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60%)

(三)形成性考核种类及分数比例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选择平时学习表现考核、平时作业考核、阶段性测验考核、技能操作及技能实习报告作业考核4种类型进行,4种类型分数比例为:

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平时学习表现考核成绩(10%)+平时作业考核成绩(20%)+阶段性测验考核成绩(30%)+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作业考核成绩(40%)

(四)形成性考核具体内容及评分标准

1.学习表现考核(100分)

(1)上课考勤(占30%)

迟到或早退1次扣4分,旷课1次扣8分,有不得不做的正当理由的适当予以一半扣分标准,扣满30分为止。

(2)课堂表现(占70%)

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加10分,举一反三的加15分,鼓励主动提问和发言的同学,所有加分加至70分为止,最后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

2.每次作业考核(100分)

成绩为A定为90分,B为80分,C为70分,D为60分。D以下的不计分,要求该生重做作业。总成绩为各次作业的平均值。无故不交作业1次在总成绩里扣20分,迟交1次扣5分,发现抄袭作业1次扣20分,扣满100分为止。

3.阶段性测验考核(100分)

每章内容完成后布置阶段性测验来检验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各次测验成绩的平均值记分。

4.技能

(1)平时技能操作考核(60分),以各次技能操作成绩的平均值记分。

(2)实验报告作业(40分),各次实验报告作业平均值。评分标准与平时作业考核相同。

(五)期末考核成绩具体内容

1.期末考核形式采用期末理论试卷与口试答题及技能操作相结合的形式,理论试卷以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主,结合单片机基础知识、硬件设计、软件编程进行出题。口试答题以本科程的核心内容20道问答题为主,进行口试答题。技能操作考试以六个技能课题为主进行考试。

2.评分标准

(1)期末理论试卷考核成绩(40分)。

(2)口试考核成绩(20分)。口试问答题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基本概念,第二部分常用元器件及外围电路的设计,第三部分实际应用问答题,第四部分单片机综合工程应用问答题。每个学生抽四道问答题进行口试答题,每道题占25%。

(3)技能操作考核成绩(40分)。以四个技能课题为主进行考试,考试要求①画出原理图;②进行元器件选择;③安装线路调试;④编写相应程序。

通过上述考试改革,引导学生从原本传统的偏重理论知识学习向知识、技能、能力并重的学习方向转变,促进学生主动提升工程动手应用及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习重点被迫从记忆知识转移到应用知识上。也利于教师以是否掌握单片机应用为重点,客观、公正地考核出每个学生单片机应用技术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