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规划学时,改进教学方法
2025年09月10日
二、合理规划学时,改进教学方法
并行计算课程的授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首先,它需要较多的前期知识储备,如编程基础、计算机原理、系统结构、数据结构等,而学生的基础往往参差不齐,尤其是研究生。另一方面,并行算法从原理上、复杂程度上都较一般串行算法更难以理解,在算法设计中还要考虑资源竞争中所采取的同步互斥策略。其次,在程序实验调试阶段,由于现有并行调试工具品类较少,造成速度不高,学生往往会遇到错误难以定位、难以重现的问题。这些都使得学生们在学习并行计算编程时要面对更多的困难,这也正是授课老师要努力思考授课方法、提高教学技巧的原因,一定要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让学生充分掌握并行计算技术的核心思想、编程技术。
因此,我们引入了范例演示授课方式,对并行计算中的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如同步与互斥中的互斥锁、信号量等技术,如划分与分治方法[2],如并行程序调试技巧等,我们把多年教学中收集整理的典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减少枯燥的理论陈述,改为更形象的范例展示,并尝试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动态演示一些较为晦涩的并行执行过程。为了提高范例演示授课的质量,实现与时俱进,我们会在授课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们的优秀实验例程,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同时还会结合教师在并行科研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应用,使课堂范例库不断丰富,不断推陈出新,以帮助学生们切实理解并行思想的精要之处。因此,范例演示授课成功的关键在于范例库的建设和扩充,为此我们既要旁征博引,即参考一些经典课本中的典型应用案例,又要结合我们日常并行计算方向科研自主取得的研究成果,也要积累往届学生的优秀课程作业,从而进一步提高实例化教学的所占比例,以让学生达到可以活学活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