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IT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IT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张贤坤 罗 新 赵 青

摘要:《中国制造2025》是促进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国家战略。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IT专业人才能力要求,并以本校软件工程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探索了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IT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大工程观;IT人才培养模式;软件工程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其核心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1]。《中国制造2025》提出重点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10个重点领域。“智能制造工程”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五大工程之一,提出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的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其目标是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IT专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高校IT专业毕业生水平将直接影响“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效果。因此,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和探索计算机专业IT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地方输送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