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 清水羊肉

4.74 清水羊肉

烹调方法:冻

主题味型:咸鲜清香

原料:带皮鲜羊肉50000克,白萝卜5斤,精盐100克,小茴、砂仁、香蓼、良姜、草果各25克,生姜200克,葱100克,黄酒1000克,明矾适量,甜面辣酱适量,蒜白丝适量,味精50克。

工艺流程:

工艺要点:

(1)漂洗:①将羊肉剔骨,置清水浸漂至皮白,刮洗干净。②将萝卜切块与羊肉、羊骨一同下锅用冷水烧沸焯水至透,捞出漂洗干净,萝卜不用。

(2)煮羊肉:将香料洗净扎袋,置锅底,上压羊肉及骨,下姜、葱、黄酒、盐等,加水腌过,中、小火加热2~3小时至羊肉酥烂。

(3)拆肉压盘:取方瓷盘2只,将羊肉提出,拆开,皮置盘底,上铺羊肉,填平压实,羊骨不用。

(4)凝冻:将羊肉汤过滤,加适量明矾吊清,加味精定味,舀起浇入瓷盘中至平,压重物冷却,再入冷柜在0℃中冷凝。羊汤与药袋留下次再用。

(5)装盘成菜:将羊肉切长条厚片装盘,带甜面酱与蒜白丝一同上席,即可。

风味特色:

羊肉本色,香酥润泽,味鲜香清,沾酱尤美。

思考题:

1.清水羊肉与羊羔、白切羊肉、肴蹄的加工有何不同之处?清在何处?

2.该羊肉装盘能像牛肉那样切成薄片吗?为什么?

3.对香料的选用虽然因地区而不同,但一般应遵循什么规律?能像炸烧样用得浓烈吗?

【注释】

[1]此菜也可用同样调料,用锡纸包裹烤制,风味别开生面。

[2]本菜在“南乳扣肉”与“芙蓉瓜方”的基础上组合。

[3]花盏:用春卷皮或酥面皮或土豆皮,或魔芋大片压入花盏模中炸脆或烤脆的可食性盛器。

[4]蝶骨,即蝴蝶骨,是猪后蹄间的膝盖骨,形似蝴蝶,取料时连同骨周结缔组织一同取下。制菜肥而不腻,别有风味。

[5]皮冻是用鲜猪肉皮煨烂,粉碎,加白汤熬制凝练而成的凝胶冻复合原料。一般用于点心、包、饺馅心的添加,以增加馅心成熟时的汤卤性。其熬制原料与调味视具体菜肴或点心的需要而定,本菜的原料配比是:鲜猪皮1500克,加3500克水煮烂,切成米粒状,放回原汤中,加绍酒75克,精盐50克,鲜味王5克,姜、葱各50克,绵白糖50克,生抽酱油125克,熬至稠浓时出锅,捞出姜葱,冷却凝冻即成皮冻。

[6]香辣乃借用川湘菜味韵,但调味具有不同侧重点,川湘辣是重味,而淮扬辣是重香,取椒香稍辣。

[7]生烤羊肩是酱烤之法,曾流行于江、浙一带,与北方烤肉风格迥别,是江东烤肉的一大特色,与脆皮烤鸭、网烤鳜鱼、化皮乳猪、烤方等构成烤“肉”烤“皮”烤“壳”的江南烤菜的层次性传统特征,笔者少时曾观师用吊烤演绎此法。后自制作,广飨众客。现稍加改进,以飨同道学人。

[8]碧绿蹄筋,又叫荠冬蹄筋,是江南传统菜式,因色特美故叫碧绿。其实凡有特出香鲜风味的绿叶蔬菜皆可为之,如豌豆苗、紫角叶等,但又有别于传统扬州“翡翠蹄筋”,碧绿是一种广谱性菜式。

[9]混合涨发,干货涨发方法之特别的一种,即油蕴→煮发→碱发→油发→泡发→浸发结合的综合涨发方法,详见陈苏华著《中国烹饪工艺学教程》中干料涨发一章。

[10]香糟不同于糟油、糟卤之类,而直接是酒糟的粉碎物,酒糟味是鄂、皖、苏、浙、沪一带沿江南地区的擅长之味,有红、白糟之分,普遍用于对肉、禽、鱼、虾以及部分蔬菜的调味。扣肉是淮扬风味区域各地的通菜,是将肉方改刀成片或小方块扣在碗里加热蒸至极酥烂。

[11]虎皮肉:因肉皮经油炸后有金黄色老虎斑纹所致,又叫皱纹肉,是指酥烂时皮面有皱纹。传统上将虎皮肉配雪菜,俗称雪烩,是淮扬各地通菜,尤以江南为特出,凡冬令大年,虎皮肉为家常所用。

[12]寸金肉因形似江南糖点“寸金糖”而得名,内馅可变,形式不变。具有糖点的一种趣味,是淮扬菜中较有特色的类型。例如“交切虾”也是仿糖点“交切糖”的形式制作,用虾茸贴在豆皮两面,蘸芝麻炸制,形似而味不同,以菜当点,别有趣意。

[13]筋片:江北沿江一带鄂、皖、苏对猪的瘦肉传统的通称。意即纯净的瘦肉,较流行的一些菜有“锅巴筋片”“蛋白筋片”“韭黄筋片”“蟹粉炒筋片”等等。

[14]百花酒是镇江的特色酒,酒性温和,具有香、甜、苦、辣、醇五大特点,百花酒焖肉较其他酒焖更有特色。当然黄酒与葡萄酒以及白兰地、啤酒亦可仿此法。与此菜同类的有“东坡肉”,酒用绍酒;“南乳肉方”则酱油不用多,而多用南卤汁,还有樱桃肉,则南卤、酱油皆不用,只用红曲水等等,在香料方面,一般为大茴、桂皮之类清香型香料,口味大同小异,此皆为淮扬各省市通菜,望同学们求同辨异进行学习

[15]烤:在本菜中即是,烤是浙江地方方言的称谓是其风味成型的加热方法。

[16]沛公即刘邦,徐州一带以善食狗肉为风俗,刘邦又称沛公,故名之。

[17]炖蛋是大江南北家喻户晓的传统家常菜,细腻爽滑鲜嫩无与伦比。以炖蛋为基料,添加其他主料已成为一个系列菜类别。常见的除了上述,还有如“肉末炖蛋”“文蛤炖蛋”“鲫鱼炖蛋”“咸鱼炖蛋”等等,凡鲜活嫩的原料皆可为之。其实要将炖蛋做好并不简单,应注意蛋与汤的比例、搅蛋问题、火候问题。

[18]本菜将南煎猪肝与椒盐猪肚尖两个简易菜融合为一个菜,在工艺上作了一些改动,特别在肚子方面,原菜是将其先煨烂,再挂糊炸,这里则采用了生炸的方法,既省时又使之保持新鲜脆嫩的特点,在形式上更为美观与时尚。

[19]此为传统的无锡三凤桥酱骨做法,现也有在排骨烧焖时加入适量的炒黄酱,在临食成菜加热时,加入适量紫苏红油制;在香料上增加适量香料使之香型更具复杂性。这些都会使无锡酱骨更具魅力。但也有在排骨中加过多红曲或甜大于咸的,则被认为是有损原味而不可取。

[20]高丽糊又叫雪衣糊、芙蓉糊等名,内用火腿夹赤豆沙,故叫藏火。这是沿扬子江两岸各地传统的通菜,昔用肥膘肉夹豆沙则叫“夹沙肉”,若用猪板油压薄卷豆沙则叫“夹沙高丽油”等等,相当流行。馅心除了赤豆沙外,绿豆沙、白豆沙、枣泥、莲茸等皆可通用。“雪里藏火”是此类菜中最讲究的一种做法。

[21]苏肝是取紫苏调味之意,紫苏也称白苏,属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多见于江南各地。其叶、茎中含挥发油——“香紫苏油”有独特的香味,可作为香料与染色剂使用。用紫苏熬植物油成为“苏式红油”,色泽艳红,香而不辣。同肠,因三层相套,也叫套肠,是1833年后见之于无锡的名食。因其成形呈长圆筒形,故也叫筒肠,同亦即筒,同肠之称是无锡乡间同筒不分之故也。

[22]以糯米的晶莹圆润象征珍珠,亦有滚沾西米者,也称之为珍珠圆子,现武汉一带在珍珠圆子里加入一些绿菜茸,有碧绿翠生之色,叫翡翠珍珠圆,这是目前的一种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