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左股骨干中下段骨折(后内侧移位)
丁某,男,20岁,通县石材工艺厂工人。
【就诊经历】患者1997年9月12日上午工作时被石头砸伤左大腿,伤后即感左大腿麻木、剧痛,活动障碍,遂送至当地医院就诊,拍X片示左股骨干中下段骨折,未予特殊处理。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1997年9月12日晚就诊于罗有明骨伤医院。
【检查】患者神清,痛苦面容,左大腿肿胀畸形,瘀血明显,皮肤无明显破溃。采用罗氏拇指触诊法检查发现,患者左大腿中下段压痛阳性,骨折远端向后外侧移位,可触及骨擦感,左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可及,患肢末梢血运及运动感觉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检查】X线片示:左股骨干中下段骨折(图1-2-13A)。
【诊断】左股骨干中下段骨折。
【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第一助手固定骨盆,第二助手捧握大转子部,第三助手捧握膝关节上端,第四助手双手握住踝部,所有助手同时用大力缓慢拔伸,将伤肢拉至伸直中立位;医者双手掌在骨折上下端采用按压托顶、对接归挤迎合等手法,使高凸复平、凹陷复起。复位后行复贴、捋顺手法,通顺患肢气血。
1997年9月30日,患者肿痛较前明显减轻,复查X线片见骨折对位良好(图1-2-13B)。

图1-2-13 左股骨干中下段骨折
1997年10月26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患肢肿痛消失,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处骨痂形成,患者未诉其他不适,继续原有治疗。
1997年10月30日,经手法复位及活血化瘀、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患肢肿胀减退,功能恢复,可下地步行,康复出院。
【疗效】患肢肿胀疼痛消失,功能活动改善明显,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痂开始形成。
【按语】左股骨干中下段骨折由于肌肉的牵拉作用,骨折远端往往向后移位,移位严重者,骨折端有损伤腘动、静脉及坐骨神经的危险。罗氏正骨拔伸牵引、按压托顶、归挤迎合的治法,不会造成或加重骨折端局部神经血管的损伤。采用多助手拔伸牵引及必要的下肢牵引法,可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性,避免骨折再移位产生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