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3.第5、6颈椎椎体骨折伴截瘫
2025年09月26日
案13.第5、6颈椎椎体骨折伴截瘫
杨某,男,25岁,河北省保定市工人。
【就诊经历】患者1979年6月16日在地下室不慎摔倒,头部着地,当即昏迷,数分钟后缓解,发现四肢不能动弹,送至当地某医院,X线片示第5、6颈椎椎体骨折,即转至天津某医院。行头颅牵引45天,留置导尿1个月,住院治疗4个月,效果不显出院。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1980年11月1日就诊于罗有明骨伤医院。
【检查】患者神清,精神可,一般状况可。颈部僵直、活动受限,上肢肌肉萎缩、功能活动受限;双手呈“爪形手”,双下肢肌力0级,肌肉萎缩,右侧明显,肌张力下降;腹壁反射阴性,提睾反射阴性,提肛反射阴性,腱反射阴性,病理反射未引出。下肢及躯体下部感觉消失,感觉水平至第2肋间隙。
【诊断】第5、6颈椎椎体骨折伴截瘫。
【治疗】患者取坐位,坐在靠背椅上;医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手按摩松解颈部紧张痉挛的组织;一助手站于患者前方,双手贴紧患者下颌缓缓向上牵引;医者拇指贴紧患者颈椎棘突左侧偏歪处,轻轻用力推按,听到弹响,手法即停。复位后复贴、点按局部及相应的部位,活动瘫痪的肢体做各种功能运动,配合针灸、理疗及药物治疗,促进肢体康复。
12月10日复诊,颈椎活动正常,手指可轻微活动,感觉水平下降至第5肋间隙。
【疗效】颈椎活动正常,手指可轻微活动,感觉水平下降至第5肋间隙。
【按语】颈椎坐位牵引推按复位法通用于颈椎骨折、脱位时间较长或颈椎单纯脱位的患者。正骨手法复位后,可采用局部及其相应部位的疏通手法,活动瘫痪的肢体做各种功能运动。采取的正骨手法不是单一的,是在一法多用,多法共用的基础上,视患者的情况选用,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阴阳,补虚泻实的作用,可促进受累的部位恢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