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8.左外踝骨折伴距骨错位

案18.左外踝骨折伴距骨错位

朱某,男,27岁,山东省单县,民工。

【就诊经历】患者于2000年3月20日骑车时不慎摔倒,当即感左外踝疼痛,无法站立,回家休息后症状未见缓解,左外踝疼痛逐步加重,局部肿胀、青紫。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2000年3月21日就诊于罗有明骨伤医院。

【检查】患者神清,一般状况良好,左踝关节畸形,足背瘀血、肿胀,活动受限,罗氏拇指触诊法检查发现,左足外踝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左踝关节活动受限,左足背动脉搏动可及,末梢血运及运动感觉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检查】X线片示:左外踝骨折伴距骨错位(图1-2-49A)。

【诊断】左外踝骨折伴距骨错位。

【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一助手双手握住小腿下端固定,另一助手双手分别握住足背及足跟,两助手用力相对拔伸。医者双手拇指、食指分别放置在外踝前后缘,用力将骨折块向内归挤捺正,两助手在拔伸牵引状态下跖屈背伸踝关节。复位后医者拇指从后缘向前缘推压外踝骨缘,以恢复外踝骨的平整,然后复贴、捋顺患肢,以疏通局部气血,采用超踝关节夹板中立位固定。

2000年3月23日查房,患者左踝关节疼痛加重,左踝关节瘀血、肿胀加重,出现水疱,予调整夹板系带。

2000年3月26日查房,患者左踝关节肿胀、压痛明显减轻,水疱结痂,嘱患者进行足趾功能锻炼。

2000年4月1日查房,患者左踝关节肿胀、压痛消退,无其他症状,予调节夹板。患者要求出院,嘱患者回家后加强功能锻炼,办理出院。

【疗效】骨折对位对线可,踝穴间隙等宽,肿胀疼痛不明显(图1-2-49B)。

img

图1-2-49 左外踝骨折伴距骨错位

【按语】踝关节骨折后处理及时,易于踝关节的血液循环。在处理骨折的同时,要关注踝穴的间隙是否等宽,如宽窄不一,要及时与骨折一起复位,否则易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影响生活质量。固定后要随时观察足趾部的皮肤颜色及血运情况,出现色紫、水疱,也要及时调整夹板系带,并对水疱进行对症处理。

踝关节骨折后需尽早复位,否则骨折块挤压周围血管,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造成踝关节肿胀,甚至产生张力性水疱。该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张力性水疱,已予抽液消肿等对症处理。复查X线片见骨折处对位对线可,骨折处压痛、肿胀消失,患者出院回家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