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7.右踝关节骨折(双踝) 腓骨下1/3骨折

案7.右踝关节骨折(双踝) 腓骨下1/3骨折

黄某,男,19岁,北京市,朝阳河林场工人。

【就诊经历】患者1982年7月18日不慎跌入1.5米深处,当地医院诊断为下肢多发骨折并治疗1周。1982年7月25日就诊于罗有明骨伤医院。

【检查】患者骨折部位畸形、疼痛,肿胀严重,不能行走。①腓骨:罗氏触诊法,触及腓骨下1/3处肿胀,压痛阳性,局部畸形,有骨擦感,骨折处高低不平;“三定点”触诊法,触及上下、左右骨折的性质和突出的方向。②内外踝:罗氏触诊法,触及内外踝肿胀,压痛明显,骨折处畸形,有骨擦感。

【影像检查】X线片示:右侧腓骨下1/3处,内外踝多发性骨折伴错位。

【诊断】右踝关节骨折(双踝);腓骨下1/3骨折。

【治疗】①腓骨下1/3骨折:患者取卧位,一助手固定患者右腿,另一助手握住患者足部对抗牵拉将骨折重叠处拉开(拉法),再推转畸形的伤肢使其回旋至功能位,推转的方向与骨折旋转畸形相反(推转法)。在牵拉、回旋的同时,医者握骨折处的拇指在下压平复对位(按法)(图1-2-39A)。②内外踝骨折:患者取仰卧位,助手固定患肢远端,医者双手握住骨折处,在牵拉的同时摇转、推按,使突起部分平复(图1-2-39B),夹板包扎固定(图1-2-39C)。

img

图1-2-39 右踝关节骨折 腓骨下1/3骨折

正骨整复,包扎固定,外用“骨折挫伤散”治疗后,患者2周后(1982年8月8日)复诊,X线片示骨痂愈合良好,水肿疼痛明显缓解。

【疗效】水肿疼痛缓解,骨痂愈合良好。

【按语】患者正骨复位后症状和X线片检查明显改善。从这个病例看出,罗氏正骨治疗下肢骨折,多采用牵拉、旋转、推按法。需要注意的是,旋转伤肢时应缓慢操作旋转复位,不可暴力。三定点触诊法是罗氏正骨诊疗手法之一,此法可贯穿某些治疗手法之中,又可在诊断时用,还可作为复诊时检查,故又称其为三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