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6.腰椎间盘突出症(第4、5腰椎)

案6.腰椎间盘突出症(第4、5腰椎)

王某,男,36岁,河北省,教师。

【就诊经历】患者1977年开始出现腰痛伴右下肢窜痛,症状反复,每年春节前后发作,症状较重。当地医院就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按摩治疗后症状改善。1982年2月症状再次加重,同年5月已不能走路,当地医院治疗1个月可行走约40m。患者腰痛伴右下肢疼痛、麻木,行走困难,不能久坐、久站。为求系统治疗,患者1982年6月26日就诊于罗有明骨伤医院。

【检查】患者神清,一般状况好。弯腰弓背呈“蚌形背”。第4、5腰椎后凸、向右侧弯,棘突压痛阳性。右侧直腿抬高试验15°阳性,左侧直腿抬高实验30°阳性。双下肢无力,右侧肌力3级,左侧肌力4级。

【影像检查】X线片示:骶椎腰化,第4、5腰椎软组织损伤。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治疗】①手肘压法: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复贴法松解后凸椎体周围痉挛肿胀的肌肉、韧带;医者站在患侧,肘尖放于患者第4、5腰椎椎体间下压,力量由轻到重,以患者能承受为度。每重压1分钟松解周围组织1次,重复3次(图3-3-2A,图3-3-2B)。肘压有“咕噜”滑动感提示复位。复位后松解周围肌肉2~3遍。治疗后,患者膝关节以上至腰部疼痛缓解。

②坐位旋转法:1982年7月17日复诊,予旋转复位法:患者坐在特制的“A梯形治疗固定座”(图3-3-2C)上,医者一手从患者右侧的腋下穿过,经过后颈部,把住左肩颈部;患者向左前方弯腰,放松肌肉;医者另一手掌根推住偏歪的第4、5腰椎棘突;此时医者使脊柱大回环旋转,同时放在棘突旁的手用力向左推偏歪的棘突拨正。旋转至右后方时,医者两手形成对抗性推扳,造成后伸即为一次。治疗时推棘突的手下有“咕噜”滑动感,即达目的(图3-3-2D,图3-3-2E)。治疗后,患者右下肢放射性麻木消失,仅感腰部胀痛。

【疗效】患者腰部偶有酸胀感,右下肢麻木感消失。

img

图3-3-2 腰椎间盘突出整复手法

【按语】该患者为劳损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右侧神经所致。查体发现第4、5腰椎后凸,向右侧弯。罗氏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对于椎体侧后凸者采用手肘压法复位。该患者同时伴向右侧弯,复诊时采用旋转复位法是以恢复椎体关节平衡,进一步缓解椎间盘压迫神经症状。罗氏正骨治疗椎间盘突出,一般根据分期分型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治疗手法,以在一法多用,多法共用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