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1.颈椎病(脊髓型)
2025年09月26日
案11.颈椎病(脊髓型)
徐某,女,45岁,北京市海淀区,教师。
【就诊经历】患者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时间稍久即感颈部疼痛伴双上肢麻木,针灸、理疗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疼痛伴头晕,双上肢握力减弱,就诊北京某医院,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建议手术。患者坚持保守治疗,但推拿、针灸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1990年12月16日于罗有明骨伤医院就诊。
【检查】患者神清,面色较差。触诊手法检查发现,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部肌肉紧张,第4、5颈椎椎间隙压痛阳性,双上肢肌肉轻度萎缩,手部大小鱼际肌轻度萎缩,颈部皮温较低,双手握力减低,霍夫曼(Hoffmann)征弱阳性。
【影像检查】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第4、5颈椎椎间隙变窄。
【诊断】颈椎病(脊髓型)。
【治疗】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侧,采用复贴手法松解患者颈肩部及双上肢肌肉;助手站于患者前方,双手贴紧患者双侧下颌向上牵引并后伸,医者右手拇指依次贴紧第4、5颈椎棘突下缘向前方推按3~5次;最后点按肩井、曲池、合谷等穴以通行气血。
【疗效】3个疗程(10次1个疗程)手法治疗后,患者颈部疼痛明显改善,双手麻木减轻,双手握力增强。
【按语】脊髓型颈椎病起病缓慢,病情复杂,脊髓损伤后往往出现不可逆的改变,治疗难度大,效果差,一般建议手术治疗,但该患者坚持保守治疗。罗有明采用牵引矫正推按法为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非手术治疗并非消极治疗,手法矫正生理曲度、小关节的紊乱,松解颈肩部肌肉,通行经络气血,改善循环,缓解症状。临床及时合理的治疗可增强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