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2.第6颈椎后错位伴上角骨折
吴某,男,28岁,青海省果洛州中学教师。
【就诊经历】患者于1985年8月18日因车祸致伤颈部,当时清醒,颈部活动受限,于当地某医院就诊,未予特殊处理。5天后就诊于青海某州医院,X线片示第6颈椎后错位伴上角骨折。地方医院给予牵引、口服药物及手法复位的治疗,但效果不佳。患者颈肩背疼痛,右手麻木,睡眠质量差,为求进一步治疗,1985年10月18日就诊于罗有明骨伤医院。
【检查】患者神清,一般情况好。颈椎活动略受限,触诊发现颈部肌肉紧张,颈椎生理曲度侧弯,颈6椎体后错位并向右偏歪,可触及小骨块滑动感。肌力、肌张力可,臂丛牵拉试验阴性。
【影像检查】颈椎X线片示:第6颈椎后错位伴后上角骨折。
【诊断】第6颈椎后错位伴后上角骨折。
【治疗】患者取坐位,医者立其背后,一手稳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拇指在患者颈椎两侧自上而下推、拿、贴、按压以行气血,拿捏两侧颈肌及双上肢至松软,消除痉挛紧张之疼痛感。助手站于患者前方,双手捧拢双下颌处向上端牵,使颈椎间隙加大;医者一手拇指抵在颈6椎体棘突旁右侧,助手端提头部稍向左侧旋转,医者抵在棘突旁的手指顺势用力向左前推拨,感手下“咕噜”滑动感时提示复位。复位后脖套固定,口服活血化瘀药物,4周后可适当行颈部功能锻炼。
1985年10月19日,第1次手法治疗后颈肩疼痛明显减轻,睡眠有所改善。
1985年10月26日,经3次手法复位治疗后,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颈部功能正常,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右手麻木基本消失,办理出院。
【疗效】颈肩部疼痛、右手麻木、睡眠不佳症状改善。
【按语】该患者为外伤后颈椎椎体后凸,致颈椎关节错位挤压神经出现上肢麻木、无力症状。针对颈椎后凸患者,罗氏正骨采用“坐位端提推按法”整复颈椎后凸畸形,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从而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临床症状。罗氏坐位牵引推按手法治疗颈椎错位、颈椎半脱位效果显著,但伴有骨折时,手法要轻,不可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