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一流专业建设路径的探索研究》简介
《新文科背景下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一流专业建设路径的探索研究》这本书是由.梁学平,姜达洋编著创作的,《新文科背景下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一流专业建设路径的探索研究》共有729章节
1
前言
2018年6月在四川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由150所高校联合发出的《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提出: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
2
目录
目 录 前言 课程思政篇 关于“财政学”课程思政改进的“3P教学模型”设计的思考 一、“财政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思维与教学形式 (一)“财政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思维...
3
课程思政篇
...
4
关于“财政学”课程思政改进的“3P教学模型”设计的思考
梁学平* 摘要:基于改进的“财政学”课程思政“3P教学模型”,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学习成果评价反馈的“一致性建构”,将思政...
5
一、“财政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思维与教学形式
...
6
(一)“财政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
7
(二)“财政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形式
“财政学”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从思政教育元素“教”到课程知识“学”的过程中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和“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潜...
8
二、改进的“财政学”课程思政“3P教学模型”
课程思政教育实质上是一种隐性的情感价值教育,通过教学环节各部分的互动反馈形成一个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生态系统”,目的就是向学生传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
9
(一)改进的财政学课程思政“3P教学模型”的设计理念
“3P教学模型”是包括前提(Presage)、过程(Process)和结果(Product)三个教学过程重要节点、基于建构主义观点的教学方式概念框架,由Dunk...
10
(二)改进的“财政学”课程思政“3P教学模型”的前提环节
前提处于改进的“财政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型的前端,包括教学情境与学情因素两个部分。教学情境与学情因素共同决定过程环节中教师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
11
(三)改进的“财政学”课程思政“3P教学模型”的过程环节
过程处于中间环节,是改进的“财政学”课程思政“3P教学模型”的核心要素,既依托于前提环节的教学情境和学情因素,又反馈于结果(包括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这一环节中...
12
(四)改进的“财政学”课程思政“3P教学模型”的结果环节
结果环节包括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两个方面。教学效果包括知识目标达成度、技能目标达成度、育人目标达成度、教学方法有效性、学生评教结果和督导评价反馈。学习效果包括学习...
13
三、结语
基于改进的“财政学”课程思政“3P教学模型”,在“财政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要重视前提、过程和结果三个环节关联互动、反馈改进的诸多因素,将思政育人元素贯穿于财“...
14
一致性建构视野下的课程思政——以“共享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学”教学为例
成桂英 王继平* 摘要:一致性建构教学设计理论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课程设计理论的一致性原则相结合,强调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中心作用,强调预期学习成效、教学活动和评价...
15
一、问题提出
课程思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思政是指高校在专门的思政课程之外的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1]课程思政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渠道“思政课程”的超越...
16
二、一致性建构“三部曲”
一致性建构是著名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研究专家约翰·比格斯从历程档学业测评教学实验泛化而来的一种教学设计理论,在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爱尔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
17
三、共享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学”课堂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
18
(一)课程预期学习成效要明确表述思政内容
如前文所述,一致性建构的核心是预期学习成效的恰当表述。为了明确课程思政的预期成效,首先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其次是寻找课程思政的最佳切入点。切入...
19
(二)教学活动要体现和匹配预期学习成效中的思政内容
上述预期学习成效既包括陈述性知识,也包括功能性知识。依据SOLO分类,要求学生达到关联结构以上的高阶理解层次。与此对应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需要学生深度参与...
20
(三)评价任务要聚焦功能性知识,重视SOLO分类中的高阶结构层次
课程学业评价要与思政内容的预期学习成效和教学活动相一致,因此在评价任务表述中应出现成效动词。评价任务的设计不应该导致学生本末倒置,采取低层次的学习策略,如死记硬...
21
“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许春淑 李娜* 摘要: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必须加强财政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结合到专业教学中,对于建设高...
22
一、“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
23
(一)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目标要求
“财政学”课程融入思政建设符合现阶段高校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我国必须根据国情走自己的高等教育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
24
(二)财政学与思政的关系非常紧密
财政既是历史范畴,又是经济范畴。财政与国家之间休戚与共,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职能与其他政府职能相比具有自身突出优势。因此,进行“财政学”课程思政...
25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科学辩证的思维方式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应该具备的技能,马克思主义科学为其他学科的建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财政学专业的教学是以马列主义为思想指导在理论知识和实践中的...
26
(四)培养学生积极的世界观,树立学生的担当意识
思政建设是引导学生关注公共事务,心怀国家事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财政学是运用财政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财政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
27
二、现阶段“财政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28
(一)财政学历史国情教育不足
财政学的发展史也即国家的发展历史,由于财政史较为晦涩难懂,学生不感兴趣,许多高校将“财政学”作为选修课,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高校的财政史教师短缺,有些高校甚...
29
(二)财政学教学忽视实践环节,不能充分发挥出课程育人的功能
面对熟悉互联网的新时代的大学生,不同高校实习基地建设的数量差异较大,或流于形式,实践育人水平较低。学生不能熟练地把课堂中学到的财政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也就使学...
30
(三)教材内容更新滞后,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高校一般规定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但由于内容不能及时更新,不能匹配现代社会对学生知识体系的要求,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内容的更新和教学体系的变化也应该与时俱进,但...